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高启诗词作品集:
姑苏杂咏 之荆操 游灵岩记 咏梅九首 牧牛词 吊岳王墓 送虚白上人序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春暮西园 姑苏杂咏 吴趋行 圣寿节早朝 早至阙下候朝 赠杨荥阳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 青丘子歌 姑苏杂咏 姑苏台(在横山西北麓) 姑苏杂咏 阳山(在城西北,古名秦余杭山, 夜闻谢太史诵李杜诗 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 答余左司沈别驾元夕会饮城南之作时在围中 次韵杨仪曹雨中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 客舍雨中听江卿吹箫 朝鲜儿歌(予饮周检校宅,有二高丽儿歌舞者 答余新郑(即余尧臣也·可补余传之阙) 短歌行 塞下曲 乌夜啼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姑苏杂咏 天平山 姑苏杂咏 洞庭山 梦中作 姑苏杂咏 涵空阁(在灵岩寺) 岳王坟 猛虎行 采茶词 次韵春日谩兴四首奉酬外舅达翁 姑苏杂咏 齐云楼 姑苏杂咏 鹤媒歌 明皇秉烛夜游图 寄题安庆城楼 太白三章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送谢恭 寄倪隐君元镇 赠金华隐者 送思上人 妫蜼子歌为王宗常赋 姑苏杂咏 长洲苑(在太湖北岸) 姑苏杂咏 三高祠三首 张翰 姑苏杂咏 三高祠三首 陆龟蒙 姑苏杂咏 再游南峰 姑苏杂咏 偃松行(在天平山西,旧文正书院 野田行 踏歌行 过奉口战晨 答衍师见赠 赋得真娘墓送蟾上人之虎丘 桐树 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 夜饮丁二侃宅听琵琶 赋得履送衍上人 草堂夜集 答高廉同饮后见寄 江上早发 登西涧小阁 期徐七游云岩 送荥阳公行边 与杜进士寅登白莲阁对雨 与侄常游东庵 观军装十咏·铠 扇上竹枝 登江阁远怀徐记室与杜进士同赋 叹庭树 送叶山人 夜逢故郡贺冬至使胡普二博士同宿 送鲍翰林迁官陕右 九日陪诸阁老食赐糕次谢授经韵 送叶判官赴高唐时使安南还 游南峰寺有支遁放鹤亭 送恩禅师弟子勤归开元寺 徐记室谪钟离归后同登东丘亭 宿蟾公房 送王推官赴官谯阳 送黄主簿之湖洲归安县 题朱泽民荆南旧业图 京师苦寒 次韵杨孟载早春见寄 过戴居士宅 吴城感旧 喜幼文北归 秋日江馆咏怀 过僧舍访吕敏 暂宿行营舟中二首 折杨柳歌词(二首) 凉州词(二首) 筑城词 打麦词 惜花叹 新弦曲 送王员外迁崇教(崇教典僧官) 沈征士铉野亭 喜吕山人见过江馆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观军装十咏·矛 观军装十咏·马 过师子林 碧筒饮 题孙卿家小画(二首) 雨中春望(时在围中) 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四首) 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二首) 剡原九曲(九首) 剡原九曲(九首) 晚步西郊见惸鹅群飞 赠丘老师 次韵杨礼曹移疾之作 姑苏杂咏 三高祠三首 范蠡 养蚕词 客中忆二女 寻胡隐君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清明呈馆中诸公 姑苏杂咏 太湖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吐月峰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卧云室 将进酒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师子峰 黄氏延绿轩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含晖峰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立雪堂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小飞虹 清明呈馆中诸公 无题 题画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长门怨 姑苏杂咏 千人石 姑苏杂咏 灵岩寺 江村 姑苏杂咏 甫里即事四首 姑苏杂咏 甫里即事四首 姑苏杂咏 甫里即事四首 姑苏杂咏 甫里即事四首 姑苏杂咏 南峰寺 田家夜舂 步至东皋 初夏江村 姑苏杂咏 南园 庐山 得家书 宫女图 回文 江行 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 姑苏杂咏 吊七姬冢 柳燕 惜春 君马黄 子夜四时歌 子夜四时歌 子夜四时歌 子夜四时歌 孤雁 梅花六首 梅花六首 梅花六首 梅花六首 梅花六首 秋柳 柳絮 姑苏杂咏 香水溪(在吴故宫) 姑苏杂咏 越来溪(在横山下) 姑苏杂咏 卓笔峰(在天平山) 观鹅 红叶 上之回 陇头水 妾薄命 长安道 春思 闻笛 江上送客 次韵春日谩兴四首奉酬外舅达翁 次韵春日谩兴四首奉酬外舅达翁 次韵春日谩兴四首奉酬外舅达翁 闻人唱吴歌 姑苏杂咏 百花洲(在姑苏台下) 姑苏杂咏 干将墓 姑苏杂咏 吴女坟 姑苏杂咏 望虞山辞 姑苏杂咏 言公井 闻雁 园中梨花唯开一枝 结客少年场行 征妇怨 东飞伯劳歌 春江花月夜 登凤凰山寻故宫遗迹 溪上 甘露寺 节妇吟 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 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 吴宫 楚宫 姑苏杂咏 吴王井(在灵岩山) 姑苏杂咏 阖闾墓 姑苏杂咏 要离墓 姑苏杂咏 石崇墓 姑苏杂咏 韩蕲王墓 姑苏杂咏 虎丘次清远道士诗韵 姑苏杂咏 五坞山五首 丹霞坞 姑苏杂咏 五坞山五首 白云坞 姑苏杂咏 剑池 姑苏杂咏 开元寺石钵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问梅阁 姑苏杂咏 慧聚寺次张祐韵 赴京道中逢还乡友 李夫人歌 相逢行 杨白花 门有车马客行 饮酒乐 陈氏秋容轩 太白三章 太白三章 黑河秋雨引赋赵王孙家琵琶盖其名也 张节妇 和周山人见寄寒夜客怀之作 园中 江上雨 娄江寓舍喜王七隅见过却送还郭 江村即事 睡觉 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 夏珪风雪归庄图 送朱谢二博士进贺冬至表赴京师听宣谕毕还吴 夜闻吴女诵经 正月十六日夜至京师观灯 二乔观兵书图 约诸君游范园看杏花 送贡士会试京师 戏婴图 新荷 归鸦 漫成二首 漫成二首 端阳写怀 暂宿行营舟中二首 鸳鸯 金进士宿江馆阻雨连夕二首 金进士宿江馆阻雨连夕二首 雨中晓卧二首 雨中晓卧二首 效香奁体二首 效香奁体二首 刺绣图和杨孟载 姑苏杂咏 走狗塘(在城西) 姑苏杂咏 锦帆泾 姑苏杂咏 采莲泾(在城西南) 姑苏杂咏 吴钩行 姑苏杂咏 死亭湾 姑苏杂咏 圣姑庙 姑苏杂咏 短簿祠 姑苏杂咏 真娘墓 姑苏杂咏 琼姬墓 姑苏杂咏 五坞山五首 飞泉坞 姑苏杂咏 五坞山五首 芳桂坞 姑苏杂咏 天池(在华山) 姑苏杂咏 练渎 姑苏杂咏 太湖石 姑苏杂咏 寒泉(在支硎山) 姑苏杂咏 登丘操 姑苏杂咏 孤园寺(在洞庭山,梁散骑常侍吴 姑苏杂咏 楞伽寺 姑苏杂咏 玉波冷双莲 姑苏杂咏 王敬伯歌 姑苏杂咏 叠韵吴宫词 姑苏杂咏 斗鸭篇 罗敷行 少年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擢歌行 襄阳乐 呵那瑰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秦筝曲 寒夜吟 卖花词 金井怨 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 雪夜怀周著作 登西城门 期家兄宿东湖民家不至 宿幻住栖云堂 赋永上人纸帐 月林清影 闻钟 闻晚莺时在围城中 葵花 荷叶 游灵岩赋得越来溪 我昔 水上盥手 赠漫客 梦钟离两兄 雨中留徐七贲 看刈禾 练圻老人农隐 兵后逢张孝廉醇 美人扑蝶图 与客饮西园花下 吴中逢王才南归 赠醉樵 咏夏冰 效唐人赠边将 送董湖州 晚次西陵馆 送僧恬归灵隐 江上寄王校书行 送孙主簿之德清孙善琴 留别李侯 寄熹公 送王才归钱塘 送长洲周丞升吴县令 冬至夜喜逢徐七 送史丞之海门史淮东人 哭临川公 过胡博士郊居胡善筮 送茅侯 次韵过建平县 送胡铉游会稽 月夜游太湖 送陈则 暮春送陈郎中出守醉李 送杨从事从军 兵后出郭 送张羽后夜坐西斋 徐山人别墅 客馆秋怀 秋夜宿周记室草堂送王才 送贾二进士归省 送钱氏两甥度岭 送客归闽省觐 圆明佛舍访吕山人 答宗人廉夜饮王氏池亭见怀 赋得蝉送别 赠张明府 送唐博士肃移家醉李 赠妓 送顾倅之钱塘 赠朱山人 寄钱塘诸故人 病目 病目不饮 赋得蟹送人之官 客舍喜侄庸至 过永定废寺 枫桥送丁凤 过海昌赠李侯 送易从事祖饮南渚 题张静居画 夜怀王校书 答陈则见寄 煮药 夜投西寺 过城西废坞 送范架阁赴嘉禾兼简李使君 宿道王兰若 与诗客七人会饮余司马园亭居皆在北郭 江上答徐卿见赠 除夕客中与家兄守岁 丁孝廉惠冠巾 送何记室游湖州 江上寄丁校理昆季 送顾军咨归梁溪 白莲寺次韵杜进士喜予见过话旧之作 赋得寒山寺送别 送何明府之秦邮(何,淮东人·已三为县令) 过野寺次韵徐廉使琰旧题 送叶卿还陇西公幕兼简周军咨 西坞 过海云院赠及长老 送钱塘守 张山人见访留宿草堂 客舍岁暮 江上晚眺怀王著作 游云岩值雨 宿张氏江馆 赋得惠山泉送客游越 送胡孝廉布东游 送任兵曹赴边 谢周四秀才送酒 上巳有怀 徐记室贲北归见访南渚复送还城 被召将京师留别亲友 雨中寄刘沈二别驾 丁校书见招晚酌 观军装十咏 观军装十咏·纛 观军装十咏·弓 观军装十咏·袍 隔帘闻歌 喜从兄远归 寒夜与家人坐语忆客中时 江上漫成 得家兄在远消息 泐禅师室中晚坐 白葵花 马氏东轩 晓发山驿 焚香 榴花 题李迪画犬 僧舍访吕隐君为学上人题墨竹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 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 夜闻雨 题方壶小画 大痴小画 题倪云林画赠因师 题徐山人画赠内弟周思恭 访因师而师适诣余两不相值 题张校理画 题画赠别 龙门飞来峰 待渡 西涧访衍上人 送人游湘中 蔡村田家 马周见太宗图 闻旧教坊人歌 山中别宁公归西坞 送贾麟归江上 秋夜同周著作宿娄浦 送吕卿 答陈校理寻花已落之作 入郭过南湖望报恩浮图 慰周著作悼亡 山寺冒雨还西郭 苏李泣别图 江上偶见 期诸友看范园杏花风雨不果 逢张架阁 山中春晓听鸟声 与亲旧饮散出抵城西客舍赋寄 云山楼阁图 晚过浦西桥 夜斋见萤火 湖上见月忆家兄 逢吴秀才复送归江上 送刘将军 醉仙图 观弈图 偶睡 西斋庭前海棠 次张仲和春日漫兴 与内弟周思敬晚过雁荡僧舍 秋江晚渡图 送丁孝廉之钱塘就简张著作方员外 游幻住精舍 九月八日对菊 舟行晚过张林 夜至阳城田家 读道旁旧家碣上题曰宋黄澹翁先生之墓 杨氏山庄 陶秘书广陵送别图 送陈四秀才还吴 送周四孝廉后酒醒夜闻雁声 过白鹤溪 初入京寓天界西阁对辛夷花怀徐七记室 穆陵行 题美人对镜图 咏苑中秦吉了 谢赐衣 西清对雨 夜宿太庙斋宫 春日退直呈禁署诸公 送张司勋宝庆同知 送前进士夏尚之归宜春 雪夜宿翰林院呈危宋二院长 送曾主簿之平乐 桓简公庙 送前国子王助教归临川 宴王将军第 送朱从事之吴兴 和友人过采石 谑柳 送舒征士考礼毕归四明 送周复秀才赋行李中一物得纨扇 送流人 大驾亲祀方丘选射斋宫奉次御制韵 奉迎车驾享太庙还宫 奉天殿进元史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 金陵喜逢董卿并送还武昌 送易左司分省广西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 送祠江渎使者 衍师见访钟山里第 送郑都司赴大将军行营 送吴生赴汴省其父指挥 客舍夜坐 送郑山人听宣谕后归东阳 春来 送贾文学以郡荐赴礼部试毕归吴 休沐日期衍公游北山不果独卧斋中 送内兄周谊还江上 送赵史君致仕归别业 次韵杨署令雨中卧疾 送胡簿之阳朔 谒甫里祠 归吴至枫桥 送徐山人还蜀山兼寄张静居 寄题内弟周思敬野人居 舟次丹阳驿 左掖作 雨中登天界西阁 宿圆明寺早起 四月朔日休沐雨中 送哲明府之新淦 逆旅逢乡人 寄丁二侃 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 晚晴远眺 寄徐记室 寄家书 雨中过山 得故人书知未入京因寄 不见花 寒食逢杜贤良饮 风雨早朝 读韦苏州诗 晚过青溪 黄荃子母兔 出郭舟行避雨树下 陌上见梅 东归至枫桥 见燕至 对梨花 和杨余诸君在谪中忆往年西园听歌 咏残灯和杨孟载 赠竹里子 夜起观月 舟中早行 题曹氏春江云舍 书东圃老翁壁 凿渠谣 题朱氏梅雪轩 宿蔡村夜起 倒挂 菜薖为余唐卿赋 夜泛湖至东舍 鸥捕鱼 谒张中丞庙 题赵希远画宋杭京万松金阙图 赠卖墨陶叟 赠炼师祷雨 咏梦 雨篷 冬至夜雨感怀 晚坐南斋写怀 过刘山人园 □顾使君东亭隔帘观竹下舞妓 邻家桃花 和王校理夜坐 答陈校书客怀 酬余左司 春日怀诸亲旧 寄余左司 得亡友同记室在系所诗次韵 江上春日遣怀 送梅侯赴钱塘 送周省郎之海虞判官 雪中 田园书事 次韵杨礼曹秋日见赠 早春寄王行 除夕客中忆女 斋前芭蕉 汉宫 魏宫 齐宫 陈宫 隋宫 唐宫 读史十首 晏婴 读史十首 蔺相如 读史十首 平原君 读史十首 范雎 读史十首 董仲舒 读史十首 王章 读史十首 孔明 读史十首 王猛 读史十首 韩子 雨中闲卧 春日忆江上 登白莲阁贻幼文 读周记室荆南集 江上晚归 美人图 题芭蕉士女 梦余唐卿 过湖南舟中卧作 疏竹三禽图 见花忆故园 题松雪翁临祐陵草虫 客舍春暮 皋桥(在阊门内,由汉皋伯通所居得名·唐妓 题湘君图 倪元镇墨竹 王架阁家画马 慰人悼亡 晚立西浦渡 江上雨中 夜写家书 游石湖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玉鉴池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冰壶井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修竹谷 芭蕉 背面美人图 宛转行 折杨柳歌词(二首) 当垆曲 古词 堂上歌行 鸡鸣歌 悲歌 楚妃叹 白頠词(二首) 白頠词(二首) 江南意 湘中弦 燕燕于飞 浮游花 凉州词(二首) 虞美人曲 小长干曲 废宅行 青楼怨 捕鱼词 射鸭词 伐木词 洞房曲 田家行 忆远曲 里巫行 主客行 春夜词 竹枝歌(六首) 竹枝歌(六首) 竹枝歌(六首) 竹枝歌(六首) 竹枝歌(六首) 竹枝歌(六首) 转应词(二首) 余司马尧臣 宋军咨克 陈孝廉则 王隐君行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 醉归夜醒闻雨 立春前一日喜雪 始闻夏蝉 泛南溪(二首) 泛南溪(二首) 晓卧丁校书轩 秋日端居 晚步游褚家竹亭 刘松年画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时至正己亥岁 江上晚过邻坞看花因忆南园旧游 晓睡 送顾别驾之边郡 送越将罢镇 送王稹赴大都(至正庚子作) 夜访芑蟾二释子因宿西涧听琴 钱塘送马使君之吴中 晓步园池 吴中送顾生归海陵 城西客舍送周著作砥 何隐君小墅 送乌城冯明府 哭周记室 盗发汉侍中许彧墓 送石明府之昆山 赠邻友 南溪晚归 西园闲兴(二首) 西园闲兴(二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 陪临川公游天池 答徐七记室病中作 送李使君镇海昌(州有双庙) 寄题张著作菁山隐居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过故将第 观军装十咏·刀 观军装十咏·箭 观军装十咏·麾 渊源堂夜饮 和陈左司夜泊桐江 过旧送别处 怀陈寅山人时居西山昭明寺 略上人房竹 别吕隐君 端午席上咏美人彩索钗符(二首) 端午席上咏美人彩索钗符(二首) 江寺雨中访杜二 雨中过玉遮山(二首) 雨中过玉遮山(二首) 期陈则不至闻宿清隐兰若 阶前苔 题孙卿家小画(二首) 题张来仪画赠张伯醇 吴仲圭枯木竹石 方匡师画 舟中闻歌 废宅芍药 夏夜宿西园酒醒闻雨(二首) 夏夜宿西园酒醒闻雨(二首) 过保圣寺 王七招饮余游紫藤坞值雪失期 过山家 始自西山移寓江渚夜闻雨有作 春日怀江上(二首) 春日怀江上(二首) 舟归江上过斜塘 白傅湓浦图 客夜闻女病(时在钱塘) 夜中有感(二首) 夜中有感(二首) 过北塘道中(四首) 过北塘道中(四首) 过北塘道中(四首) 过北塘道中(四首) 夜雨江馆写怀(二首) 夜雨江馆写怀(二首) 金征士玟雨中见过留宿(二首) 金征士玟雨中见过留宿(二首) 过流通院(二首) 过流通院(二首) 效香奁(二首) 效香奁(二首) 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四首) 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四首) 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四首) 看梅漫成(三首) 看梅漫成(三首) 看梅漫成(三首) 江村乐(四首) 江村乐(四首) 江村乐(四首) 江村乐(四首) 效乐天 禁中雪 早春侍皇太子游东苑池上呈青坊诸公 送秦主客迁侍仪使 寓天界寺 早出钟山门未开立候久之 送潘巡检之闽中 京师寓廨(三首) 京师寓廨(三首) 京师寓廨(三首) 赠张省郎 送宿卫将出守邓州 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二首) 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 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 送王检校珣赴北平 送丕上人还四明育王寺 辞户部之命东还始出都门有作 将赴金陵始出阊门夜泊(二首) 将赴金陵始出阊门夜泊(二首) 夜闻雨声忆故园花 春日寄张祠部 吴中亲旧远寄新酒(二首) 吴中亲旧远寄新酒(二首) 送郭省郎东归(二首) 送郭省郎东归(二首) 戴叔鸾入夏江山图 题王翰林所藏画兰 吴别驾宅闻老妓陈氏歌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 期袁卿见过因出失值寄诗谢之 戏和徐七见寄卧闻邻槽酒声之作 重过南寺寻悟公不值 剡原九曲(九首) 剡原九曲(九首) 剡原九曲(九首) 剡原九曲(九首) 剡原九曲(九首) 剡原九曲(九首) 剡原九曲(九首) 次韵答朱冠军游西城之作 闻邻家琵琶有感 报恩寺逢蒋主簿就送还如皋 感怀次蔡参军韵 江上晚眺图 首春感怀 岁暮 秦宫 晋宫 读史十首 仪秦 和王耕云与愚庵倡和诗二首 和王耕云与愚庵倡和诗二首 闰三月有感二首 闰三月有感二首 客馆夜见亮师画上有余吕二山人诗 海上逢王常宗雨夜同宿陈氏西轩 过北庄访友 凉夜 姑苏杂咏 采香径(在香山之旁) 姑苏杂咏 玩花池(在灵岩山) 姑苏杂咏 毛公坛 姑苏杂咏 松江亭(在吴江垂虹桥上)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指柏轩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大石屋
最新收录:

暂未开通

高启
高启别名高季迪,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

别名 高季迪 季迪


槎轩,青丘子 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336年 逝世日期 1374年


主要成就 纂修《元史》 主要作品 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扣舷集

高启基本介绍


  高启(1336-1374  ),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高启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高启人物生平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

  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年),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洪武三年(1370年)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诛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主要影响


  高启的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这种模仿,绝不是流于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简单的拷贝和删减,而是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

  高启有诗才,其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尤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作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看刈禾》等。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如《湖州歌送陈太守》写:“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侯来桑下摇玉珂,听侬试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又如《练圻老人农隐》《过奉口战场》《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大水》等诗,还描写了农民在天灾兵燹下的苦难。这些作品,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高启诗中十之八九是个人述志感怀、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这类诗歌,有时也对统治阶级微露讽刺。如五古《寓感》其七云:“大道本夷直,末路生险巇。杯酒出肺肝,须臾起相疑。田鼢排窦婴,赵高诬李斯。倾挤不少假,权宠实菑基。倾挤不少假,权宠实灾基。”对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进行了揭露。又如他去官后的《太白三章》之三:“新丰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实际上是讥讽明朝新贵的。但高启思想比较复杂,他也写了不少感沐皇恩、遁世消极的诗,未能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高启诗在艺术上有一定特色。首先,他的某些诗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如“江黄连渚雾,野白满田冰”;“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犬随春馌女,鸡唤晓耕人”等句,均产生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其次,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如《凿渠谣》:“凿渠深,一十寻;凿渠广,八十丈。凿渠未苦莫嗟吁,黄河曾开千丈余。君不见,贾尚书。”只是寥寥数句,收煞处戛然而止,给人以深远的回味。再次,用典不多,力求通畅,有些只有数句的小诗,更具有民歌风味。如《子夜四时歌》之二:“红妆何草草,晚出南湖道。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明白如话,亲切动人。这些诗的创作,与他乡居时多与下层人民接近有关。高启的诗,对明代诗歌影响较广,以致有人把他誉为“明代诗人之冠”。

  高启也写词,大多内容平泛,情调低沉,逊于他的诗作。

  他的散文,独创性不多,但《书博鸡者事》一文很有光采,它塑造了一个敢同豪绅斗争的义勇少年形象,语言凝炼,情节动人,有唐人传奇之风。


高启历史评价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

  鉴于高启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后人尊称他为“明初诗人之冠”。

  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

  一代伟人、诗人毛泽东干脆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主要作品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凤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评论高启在金陵的诗歌论文。著有《高青丘集》,今存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平装两册,精装一册。


高启人物争议


  把高启送上刑场的是一篇《郡治上梁文》,古代平常人家盖房子上大梁时,都要摆上猪头祭神,点上炮竹驱鬼,作为苏州治所的官方办公大楼建造,更要有一篇像样的上梁文才是那么一回事。时任苏州知府的魏观,便把高启这位隐居在此地的资深文人请出来挥墨献宝。这本是一件很正常、很平常的事情,却让朱元璋抓住了把柄。其一,魏观修建的知府治所选在了张士诚宫殿遗址,而张士诚正是朱元璋当年的死对头;其二,高启写得那篇《上梁文》上,有“龙蟠虎踞”的字眼,犯了朱元璋大忌。

  按照朱元璋的逻辑,“龙蟠虎踞”之地当为帝王所居,你高启把张士诚住过的地方也称“龙蟠虎踞”,岂非大逆不道?岂不是另“有异图”?用现在话说,就是“有不可告人的企图”。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抓住高启的“小辫子”,迫不及待、冠冕堂皇的非要置其于死地呢?据《明史·高启本传》透露:“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之未发也。”就是说,《上梁文》中的敏感字眼,只是高启被杀的导火线,而真正的祸根其实早就已经埋下了。朱元璋以此为由磨刀杀人,很明显的是在“秋后算帐”。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高启,这除了高启不肯接受户部右侍郎一职,不给皇帝面子,不愿顺从,不肯合作外,还在于他写得诗多次有意无意的触动和冒犯了朱元璋。高启曾写过一首《题宫女图》的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这本是一首针对元顺帝宫闱隐私的闲散之作,与明初宫掖毫不相干,可朱元璋偏偏要对号入座,认为高启是在借古讽今挖苦自己,所以记恨在心。再者,高启在《青丘子歌》有“不闻龙虎苦战斗”的诗句,又遭到了朱元璋的强烈厌恶。因为高启写这首诗之时,正是朱元璋率军与元军、陈友谅、张士诚三方强敌在“苦战、苦斗”之际,在朱元璋看来,你高启作为诗人不来呐喊助威倒也罢了,竟然表示不闻不问,你的政治、思想、行动与明政府是怎么保持高度一致的?另外,高启在诗中还有“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官毫无兴趣,这也正是朱元璋所忌恨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高启被行刑时,是朱元璋亲自去监斩的,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朱元璋大概是要亲眼看着这位不合作、不给面子,多次用诗文来讽刺自己的文人是怎样一点一点死去的。历代“屠夫皇帝”的凶残程度,莫过于此。高启被腰斩后,并没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惨”字。高启事件是明初文人不依附朝廷必须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是朱元璋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高启史料索引


  

明史

  高启,字季迪,长洲人。博学工诗。张士诚据吴,启依外家,居吴淞江之青丘。洪武初,被荐,偕同县谢徽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复命教授诸王。三年秋,帝御阙楼,启、徽俱入对,擢启户部右侍郎,徽吏部郎中。启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徽亦固辞,乃见许。已,并赐白金放还。

  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也。及归,居青丘,授书自给。知府魏观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年三十有九。

  

尧山堂外纪

  明初,吴下多诗人,启与杨基、张羽、徐贲称四杰,以配唐王、杨、卢、骆云。

  饶介之仕伪吴,雅喜文学,闻高季迪才名,召之至再,强而后往,因命《题倪云林竹木图》,实试之也,且以“木绿曲”为韵。季迪随口答曰:“主人原非段干木,一瓢倒泻潇湘绿。逾垣为惜酒在樽,饮余自鼓无弦曲。”饶大惊异,因劝之仕,季迪笑而不答,乃去之,隐青丘,时年才十六。

  饶介之求诸彦作《醉樵歌》,以张仲简第一,季迪次之,赠仲简黄金十两,季迪白金三斤。仲简歌曰:“东吴市中逢醉樵,铁冠欹侧发飘萧。两肩矻矻何所负?青松一枝悬酒瓢。自言华盖峰头住,足迹踏遍人间路。学书学剑总不成,惟有饮酒得真趣。管、乐本是王霸才,松、乔自有烟霞具。手持昆岗白玉斧,曾向月里砍桂树。月里仙人不我嗔,时令下饮洞庭春。兴来一吸海水尽,却把珊瑚樵作薪。醒时邂逅逢王质,石上看棋黄鹄立。斧柯烂尽不成仙,不如一醉三千日。于今老去名空在,处处题诗偿酒债。淋漓醉墨落人间,夜夜风雷起光怪。”(后承平久,张洪修撰每为人作一文,仅得五百钱)

  高季迪年十八未娶,妇翁周仲建有疾,季迪往唁之。周出《芦雁图》命题,季迪走笔赋曰:“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仲建笑曰:“是子求室也。”即择吉以女妻焉。

  高季迪《明妃词》云:“妾语还凭归使传,妾身没虏不须怜。愿君莫杀毛延寿,留画商岩梦里贤。”

  高季迪《凿渠谣》云:“凿渠深,一十寻。凿渠广,八十丈。凿渠未苦莫嗟吁,黄河曾开千丈余。君不见,贾尚书。”

  高季迪《忆远曲》云:“杨子津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江桥水栅多酒垆,女儿解歌山鹧鸪。武昌西上巴陵道,闻郎处处经过好。樱桃熟时郎不归,客中谁为缝春衣?陌头空问琵琶卜,欲归不归在郎足。郎心重利轻风波,在家日少行路多。妾今能使乌头白,不能使郎休作客。”

  高季迪《赋得寒山寺送别》云:“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酒,乌啼时候与君违。”

  高季迪在金陵,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赋诗云:“落日登高望帝畿,龙蟠山下见龙飞。云霄双阙开黄道,烟树三宫接翠微。沙苑马闲秋猎罢,天街车响晚朝归。明朝欲献升平颂,还逐仙班入瓒闱。”

  兜罗绒者,琉球、日本诸国所贡也。今杭州织造局工作亦仿为之。高季迪《谢友人惠兜罗被歌》云:“蛮王细擘冰蚕茧,织得长衾谢缝剪。蒙茸柳絮不愁吹,铺压高床夜香软。朔风入关凋白榆,塞寒此物时当须。明灯炽炭夕宴罢,荐寝宜共红氍毹。海客扬帆游万里,得自昆仑国中市。归来遗我见远情,重似鸳鸯合欢绮。诗人鹤骨欺霜棱,曾直禁署眠青绫。自从身退得闲卧,只爱拥纸同山僧。今朝得此何奇绝,展覆不尤儿踏裂。便思清梦伴梅花,静掩寒窗听风雪。越罗蜀锦安可常,洞房姜女谩熏香。谁知一幅春云暖,即是温柔堪老乡。”

  高季迪《题笔峰》诗:“云来浓似墨,雁去还成字。千载只书空,山灵怨何事?”季迪辞侍郎不拜家居,忽罹党祸腰斩,亦其谶云。(季迪撰苏州府上梁丈,为御史张度所劾,与知府魏观并弃云。)

   诗人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