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黄庭坚诗词作品集:
清明 清平乐 登快阁 寄黄几复 牧童诗 水调歌头·游览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鄂州南楼书事 书幽芳亭记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念奴娇·断虹霁雨 次元明韵寄子由 瑞鹤仙 菩萨蛮 诉衷情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南歌子 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清平乐 书幽芳亭 病起荆江亭即事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戏呈孔毅父 望江东 醉蓬莱 浣溪沙 千秋岁·苑边花外 鹧鸪天 秋怀二首 品令·茶词 满庭芳·茶 南乡子 少年心 南乡子 题郑防画夹五首 西江月(用惠洪韵)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送范德孺知庆州 徐孺子祠堂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寄贺方回 沁园春 江城子 书摩崖碑后 千秋岁 水调歌头 送王郎 菩萨蛮 喝火令 采桑子 浪淘沙(荔枝) 定风波 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诉衷情 南歌子 弈棋二首呈任渐 诉衷情 浣溪沙 蝶恋花 逍遥乐 定风波 卜算子 桃源忆故人 留春令 好事近 鹧鸪天(重九日集句) 归田乐引 西江月 两同心 虞美人(至当涂呈郭功甫) 渔家傲 渔家傲 鹧鸪天 鹧鸪天 木兰花令 阮郎归 雨中花(送彭文思使君)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渔家傲(题船子钓滩) 蓦山溪(春晴) 好事近(橄榄) 一落索 昼夜乐 诉衷情 河传 雪花飞 点绛唇 点绛唇 丑奴儿 采桑子 鼓笛令 木兰花令(次前韵再呈功甫) 木兰花令(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看花回(茶词) 定风波(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请作送汤曲,因戏前二物) 满庭芳 两同心 浣溪沙 渔家傲 西江月(茶) 采桑子(赠黄中行) 忆帝京(赠弹琵琶妓) 木兰花令 减字木兰花 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 满庭芳(妓女) 瑶台第一层 满庭芳(雪中戏呈友人) 贺圣朝 下水船 宴桃源(书赵伯充家上姬领巾) 好事近(太平州小妓杨姝弹琴送酒) 好事近(汤词) 更漏子 少年心(添字) 鹧鸪天 鹧鸪天 菩萨蛮(淹泊平山堂·寒食节,固陵绿事参军表弟周元固惠酒,为作此词) 采桑子 采桑子 好儿女 好儿女 鼓笛令 鼓笛令 鼓笛令(戏咏打揭) 望远行 归田乐令 归田乐引 离亭燕(次韵答廖明略见寄) 江城子(忆别) 醉蓬莱(窜易前词) 木兰花令(用前韵赠郭功甫)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窜易前词) 西江月 醉落魄 惜余欢(茶词) 定风波 阮郎归 阮郎归 阮郎归(茶词) 阮郎归(茶词) 阮郎归 蓦山溪 蓦山溪(至宜州作,寄赠陈湘) 蓦山溪 满庭芳 满庭芳 两同心 丑奴儿 南柯子 南柯子(东坡过楚州,见净慈法师,作南歌子·用其韵赠郭诗翁二首) 步蟾宫(妓女) 调笑歌 拨棹子(退居) 渔家傲 渔家傲 采桑子 采桑子(送彭道微使君移知永康军) 谒金门(戏赠知命) 点绛唇(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九日点绛唇旧韵) 南乡子(重阳日寄怀永康彭道微使君,用坡旧韵) 南乡子 南乡子(今年重九,知命已向成都,感之,次韵) 南乡子(知命弟去年重九日在涪陵作此曲) 醉落魄 醉落魄 醉落魄 醉落魄 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 画堂春 画堂春 清平乐(私情) 清平乐(饮宴) 清平乐(示知命) 清平乐 清平乐(重九)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减字木兰花(用前韵示知命弟) 减字木兰花(戏答)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私情)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春) 撼庭竹(宰太和日吉州城外作) 绣带子(张宽夫园赏梅) 更漏子(余甘汤) 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 鹊桥仙(席上赋七夕) 定风波 定风波(荔枝) 定风波(次高左藏韵) 踏莎行 踏莎行 品令(送黔守曹伯达供备) 转调丑奴儿 忆帝京(黔州张倅生日) 洞仙歌(泸守王补之生日)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 清江引 走笔谢王朴居士拄杖 张子谦写予真请自赞 赠秦少仪 赠李辅圣 再答元舆 云盖智和尚真赞 元师自荣州来追送余于泸之江安绵水驿因复用 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见旧和栖蟾诗甚可笑因削 予欲金玉汝赠黄从善 以古铜壶送王观复 一夕风雨花药都尽唯有豨莶一丛濯濯得意戏题 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 杨朴墓 戏答王居士送文石 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 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 戏答欧阳诚发奉议谢余送茶歌 戏答李子真河上见招来诗颇夸河上风物聊以当 喜念四念八至京 王立之承奉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 题石恪画机织图 题仁上座画松 题罗公山古柏庵二首 题罗公山古柏庵二首 题槐安阁 题画孔雀 题花光画 题安石榴双叶 送慧林明茶头颂 三言二首 三言二首 清醇酒颂 李右司以诗送梅花至潞公予虽不接右司想见其 离福严 见翰林苏公马祖庞翁赞戏书 寄题安福李令爱竹堂 寄别说道 既作闵雨诗是夕遂澍雨夜中喜不能寐起作喜雨 画墨竹赞 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 和冕仲观试进进士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蜜蜂 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扇 和答外舅孙莘老 观音赞 奉谢泰亨送酒 访赵君举 二月丁卯喜雨吴体为北门留守文潞公作 到桂州 大风 答檀君送含笑花颂 从时中乞蒲团 次韵子瞻与舒尧文祷雪雾猪泉唱和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画天马 次韵谢公定王世弼赠答二绝句 次韵谢公定王世弼赠答二绝句 次韵裴尉过马鞍山 次韵寄上七兄 次韵答王韵中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呈杨康国 陈氏园咏竹 残句:琳瑯触目路人惊 残句:辰日宜种瓜 不俗轩耐闲轩颂 病懒 谢张宽夫送(左木右上凶乂换※下ハ夂)耳颂 戏答宣叔颂 次韵答邵之才 子产库 赠花光老 赠法轮齐公 玉笥山 玉醴颂 退堂颂 同景文丈咏莲塘 题觉海寺 送酒与毕大夫 送蛤蜊与李明叔诸公 双涧寺二首 双涧寺二首 全州双松堂 从张仲谋乞蜡梅 从时中乞薄团 题高节亭颂 和王明之雪 读谢安传 赠陈元舆祠部 云居佑禅师烧香颂 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 雨花岩颂彭泽三岩 余成诗 又戏题下岩 谢益修四弟送石屏 戏效禅月作远公咏 戏题大年防御芦雁 戏答仇梦得承制 同元明过洪福寺戏题 题子瞻书诗後 题醒心轩 题王晋卿平远溪山幅 题李十八知常轩 题李亮功家周昉画美人琴阮图 送六十五弟贲南归 送何君庸上赣石 送曹黔南口号 砌台晚思 庞道者名悟超赞 木平和尚真赞 木龟亭留题 寂住阁 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 黄龙清和尚真赞 和师厚栽竹 和甯子与白鹿寺 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蕲蕈 公择用前韵嘲戏双井 公益尝茶 从斌老乞苦筍 次韵谢外舅病不能拜复官夏雨眠起之什 次韵惜范生 次韵清水岩 次韵答王四 次韵答晁无咎见赠 慈孝寺饯子敦席上奉同孔经父八韵 禅颂 和文潜舟中所题 侄梠随知命舟行 赠元发弟放言 赠清隐持正禅师 赠惠洪 与胡彦明处道饮融师竹轩 又借前韵见意 游张公洞 咏清水岩呈郭明叔 以天坛灵寿杖送莘老 以金沙酴醾送公寿 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 学许氏说文赠诸弟 谢檀敦信送柑子 谢人惠猫头笋 谢何十三送蟹 谢曹子方惠二物二首之博山炉 戏赠世弼用前韵 戏呈闻善 五祖演禅师真赞 同子瞻和赵伯充团练 同谢公定携书浴室院汶师置饭作此 题马当山鱼望亭四首右狄梁公 题刘将军鹅 题李夫人偃竹 题君子泉 题惠崇画扇 题花光老为曾公卷作水边梅 题海首座壁 陶兀居士赞 送彭南阳 送君庸 送酒与周法曹用前韵 送杜子卿归西淮 送邓慎思归长沙觐省 送醇父归蔡 宋乔年真赞 寺斋睡起二首 寺斋睡起二首 睡起二首 睡起二首 世弼惠诗求舜泉辄欲以长安酥共泛一杯次韵戏 缺月镜颂 劝石洞道真师染袈裟颂 去贤斋 墨蛇颂 摩诘画 明远庵 秘书省冬夜宿直寄怀李德素 梦中和觞字韵 了了庵颂 倦鹤图赞 急雪寄王立之问梅花 还深父同年兄诗卷 和庭诲雨後 和裴仲谋雨中自石塘归 和吕秘丞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茴香 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葛幮 贵耳贱目谜 龟壳轩 光山道中 观叔祖少卿奕棋 奉和孙奉议谢送菜 东禅长老梦偈 从人求花 次韵子瞻送李廌 次韵知命入青原山口 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 次韵庭诲按秋课出城 次韵师厚答马著作屡赠诗 次韵吉老游青原将归 次韵郭右曹 次韵答蒲元礼病起 窗日 长沙留别 残句:语妙何妨石作肠 残句:吾闻调羹槿 残句:清鑑风流归贺八 残句:邻谈喧五更 残句:孔庙虞书贞观刻 残句:虎头食肉何足誇 残句:风外竹斜行 残句:便令脱帽管城公 调笑歌/调笑令 谢张宽夫送{左木右上凶乂换※下ハ夂}耳颂 题归去来图二首 题归去来图二首 清凉国师真赞 和王观复洪驹父谒陈无己长句 阻风铜陵 追和东坡壶中九华 招戴道士弹琴 张大同写予真请自赞 赠吴道士 赠黔南贾使君 赠成都六祖沙弥文信颂 赠陈公益 赠别几复 玉照泉 雨过至城西苏家 予去岁在长沙数与处度元实相从把酒自过岭来 隐梅福处 忆邢惇夫 义松赞 夜闻邻舟崔家儿歌 夜观蜀志 养斗鸡 仰山简和尚真赞 岩下放言五首之池亭 压沙寺梨花 虚飘飘 谢周文之送猫儿 谢赵令载酒 谢应之 谢五开府番罗袄 效进士作观成都石经 晓出祥符趋府 戏招饮客解酲 戏赠诸友 戏答张秘监馈羊 武陵 吴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 文勋真赞 卫南 同苏子平李德叟登擢秀阁 同钱志仲饭藉田钱孺文官舍 同刘景文游郭氏西园因留宿 铁罗汉颂 题章和甫钓亭放言 题石恪画尝醋翁 题默轩和遵老 题罗山人览辉楼 题刘将军雁二首 题刘将军雁二首 题刘法直诗卷 题李亮功戴嵩牛图 题老鹤万里心 题吉州承天院清凉轩 题杜盘涧叟冥鸿亭 题伯时画顿尘马 宿黄山 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 送莫郎中致仕归湖州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送焦浚明 送黄龙晓禅师住观音颂 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 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 送陈萧县 送昌上座归成都 宋宗儒真赞 宋夫人挽词 松下渊明 四月丁卯对雨寄赵正夫 思贤 叔诲宿邀湖上之游以故不果往 上权郡孙承议 三至堂 三笑图赞 劝交代张和父酒 乞笋於廖宣叔颂 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复庵 漫书呈仲谋 刘晦叔许洮河绿石砚 麟趾赞 临江寺僧以金线猿皮蒙棐几 离汝寄张子 绝句赠初和甫 寄怀赵正夫奉议 几道复觅槟榔 吉老两和示戏答 慧林中禅师真赞 黄雀 画木石赞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心适堂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土榻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芭蕉 过西山 贵池 癸丑宿早禾渡僧舍 观王主簿家酴醾 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 奉送刘君昆仲 范蜀公挽词二首 范蜀公挽词二首 道中寄公寿 次韵孙子实寄少游 次韵任君官舍秋雨 次韵钱德循鹿苑滩舣舟有作 次韵寄晁以道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石博山 次韵奉答存道主簿 次韵答张文潜惠寄 次韵答常甫世弼二君不利秋官郁郁初不平故予 醇道得蛤蜊复索舜泉舜泉已酌尽官酝不堪不敢 承示中秋不见月及悯雨连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韵 陈留市隐 曹侯善政颂 曹村道中 残句:为君写就黄庭了 残句:不誇四子锦为幄 罢姑熟寄元明用觞字韵 题高君正适轩 虎号南山 自门下後省归卧酺池寺观卢鸿草堂图 子瞻以子夏丘明见戏聊复戏答 竹颂 朱道人下世 舟子 重答 芝赞 赵令许载酒见过 招吉老子范观梅花 赠答晁次膺 再作答徐天隐 再和寄子瞻闻得湖州 杂言赠罗茂衡 圆通玑禅师赞 玉京轩 与黔倅张茂宗 与六祖长老颂 与李公择道中见两客布衣班荆而坐对戏弈秋因 渔父二首 渔父二首 又戏呈康国 用前韵戏公静 咏子舟小山丛竹 咏伯时画冯奉世所获大宛象龙图 因六祖举太和山语而成颂贵此话大行 翌日阻雨次前韵 以十扇送徐天隐 以潞公所惠拣芽送公择次旧韵 乙卯宿清泉寺 杨凝式行书 延寿寺见红药小魏扬州号为醉西施 辛酉憩刀坑口 谢晓纯送衲袜 谢王舍人剪送状元红 谢曹子方惠二物二首之煎茶缾 晓从任大夫祖行过石桥寄粹甫 萧子云宅 香炉峰 戏赠元翁 戏题曾处善尉厅二首不动庵 戏题斌老所作两竹梢 戏答诸君追和予去年醉碧桃 戏答仇梦得承制二首 戏答仇梦得承制二首 希仲招饮李都尉北园 问渔父 铜官悬望五松山 同孙不愚过昆阳 同宋景瞻分题汴上行 庭诲惠钜砚 题徐氏书院 题邢惇夫扇 题苏才翁草书壁後 题季张竹林村 题东丁水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 所住堂 送张子列茶 送吕知常赴太和丞 送李德素归舒城 送陈季常归洛 送伯氏入都 思亲汝州作 睡鸭 书舞阳西寺旧题处 书王氏梦锡扇 书石牛溪旁大石上 书蔡秀才屏风颂四首任午岁 史天休中散挽词 十月十五早饭清都观逍遥堂 胜业寺悦亭 深明阁 上萧家峡 清闲处士颂 彭女礼北斗图颂 欧阳从道许寄金橘以诗督之 暮到张氏园和壁间旧题 木之彬彬 弥陀赞 漫兴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 拘士笑大方 金陵 寄张宜父 寄尉氏仓官王仲弓 寄六祖范和尚颂 几复读庄子戏赠 吉老受秋租辄成长句 会稽竹箭为蕲春傅尉作 胡逸老吴生画屏赞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竹坞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新泉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思山斋 和刘景文 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麈尾 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石枕 和答张仲谟泛舟之诗 癸酉八月同百丈中禅师温汤作小诗呈九仙舜公 归宗茶堂森明轩颂 观王熙叔唐本草书歌 古风寄周元翁 奉同公择作拣芽咏 奉次斌老送瘿木棋局八韵 范德孺须笔裒诸工佳者共成十枝分送 发舒州向皖口道中作寄李德叟 发白沙口次长芦 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 吊死心禅师偈 代二螫解嘲 答雍熙光老颂 答王晦之见寄 答李任道谢分豆粥 答何君表感古冢 从舅氏李公择将抵京辅以归江南初自淮之西犹 次韵子真会灵源庙池亭 次韵子瞻赠王定国 次韵子瞻送穆父二绝 次韵子瞻送穆父二绝 次韵张昌言给事喜雨 次韵谢外舅食驴肠 次韵戏答彦和 次韵闻善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 次韵文潜 次韵题粹老客亭诗后 次韵叔父圣谟咏莺迁谷 次韵师厚雨中昼寝忆江南饼麴酒 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 次韵寄蓝六在广陵 次韵吉老知命同游青原二首 次韵吉老知命同游青原二首 次韵公择雨後 次韵定国闻子由卧病绩溪 次韵答杨子闻见赠 次韵伯氏谢安石塘莲花酒 陈说道约日送菜把 仓後酒正厅昔唐林夫谪官所作十一月己卯余纳 残句:日颗曝乾红玉软 残句:春将国艳熏花骨 补陀岩颂 博山台 伯氏到济南寄诗颇言太守居有湖山之胜同韵和 丙申泊东流县 百花洲杂题 □字颂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搜猕匿赋之家晏饭此 残句:拙者窃鉤辄斩趾 阻水泊舟竹山下 竹下把酒 至乐词寄黄几复 张仲谋家堂前酴醾委地 赠朱方李道人 赠知命弟离戎州 赠陈师道 赠别李次翁 又戏为双井解嘲 又寄王立之 又答寄糖霜颂 饮南禅梅下戏题 蚁蝶图 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 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 学元翁作女儿浦口诗 谢杨景山送酒器 谢王子予送橄榄 谢荣绪惠贶鲜鲫 戏赠高述六言 戏题曾处善尉厅二首超然台 戏题小雀捕飞虫画扇 戏呈闻善二兄 吴执中有两鹅为余烹之戏赠 闻吉老县丞按田在万安山中 文与可尝云老僧墨竹一派近在湖州吾竹虽不及 庭坚以去岁九月至鄂登南楼叹其制作之美成长 题子瞻墨竹 题竹尊者轩 题永首座庵颂 题息轩 题文潞公黄河议後 题太和南塔寺壁 题山谷石牛洞 题山谷石 题灊峰阁 题南寺王髯题名处 题马当山鱼望亭四首右颜鲁公 题马当山鱼望亭四首右陆鲁望 题马当山鲁望亭四首右元亮 题净因壁二首 题净因壁二首 题花光画山水 题郭熙山水扇 题东坡竹石 孙不愚引开元故事请为移春槛因而赠答 宿山家效孟浩然 宿黄州观音院钟楼上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 送人赴举 送刘道纯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 嗣深尚书弟晬日 寿禅师悟道颂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 史彦升送春花 失紫竹柱杖颂 沙弥文信大悲颂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搜猕匿赋之家晏饭此 三月壬申同尧民希孝观渠名寺经藏得弘明集中 辱粹道兄弟寄书久不作报以长句谢不敏 去岁和元翁重到双涧寺观余兄弟题诗之篇总忘 拟古杂言 南安岩主大严禅师真赞 明叔惠示二颂云见七佛偈似有有警觉乃是向道 懋宗奉议有佳句咏冷庭叟野居庭坚于庭叟有十 漫尉 吏部苏尚书右选胡侍郎皆和鄙句次韵道谢 泐潭乾和尚真赞 结客 寄家 黄几复自海上寄惠金液三十两且曰唯有德之士 侯尉家听琵琶 和朱宏夫真妄颂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小池 和凉轩二首 和凉轩二首 何萧二族 何氏悦亭咏柏 观秘阁苏子美题壁及中人张侯家墨迹十九纸率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 伏仙岩颂 奉答茂衡惠纸长句 法云秀禅师真赞 读晋史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从王都尉觅千叶梅云已落尽戏作嘲吹笛侍儿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次韵中玉早梅二首 次韵中玉早梅二首 次韵杨君全送春花 次韵向和卿行松滋县与邹天锡夜语南极亭二首 次韵向和卿行松滋县与邹天锡夜语南极亭二首 次韵吴宣义三径怀友 次韵吴可权题余干县白云亭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次韵寄滑州舅州 次韵公择舅 次韵答薛乐道 次韵答邢惇夫 次韵答任仲微 次韵答任仲微 次韵答秦少章乞酒 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 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 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 残句:拙者窃鉤辄斩趾 残句:浴泉秦虢流丹粉 北园步折梅寄君庸 阻风入长芦寺 酌姨母崇德君寿酒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赠高子勉四首 赠高子勉四首 赠高子勉四首 赠高子勉四首 再次韵戏赠道夫 再次韵答吉老二首 再次韵答吉老二首 袁州刘司法亦和予摩字诗因次韵寄之 又借答送蟹韵并戏小何 咏萍 以椰子小冠送子予 小鸭 戏赠曹子方家凤儿 戏题戎州作余真 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戏答王观复酴醾菊二首 戏答王观复酴醾菊二首 戏答史应之三首 戏答史应之三首 戏答史应之三首 万州太守高仲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作 万州太守高仲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作 题子瞻画竹石 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 题苏若兰回文锦诗图 题莲华寺 题画鹅雁二首 题画鹅雁二首 题晁以道雪雁图 题伯时画揩痒虎 题伯时画观鱼僧 题般若会疏颂 宿钱塘尉廨 颂取之左右逢其原 送权郡孙承议归宜春 送密老位五峰 送晁道夫叔侄 秋声轩 琼芝轩 裴晋公书堂 明月篇赠张文潜 明叔惠示二颂 明叔惠示二颂 罗汉南公升堂颂二首 罗汉南公升堂颂二首 六月十七日昼寝 泐潭我和尚真赞 款塞来享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通书声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通书声 寄杜家父二首 寄杜家父二首 即来 黄庭画赞 画牧牛赞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怪石 和答君庸见寄别时绝句 过土山寨 过家 癸亥立春日煮茗於石池寺见庚戌中盛二十舅中 发赣上寄余洪范 二月二日晓梦会于庐陵西斋作寄陈适用 对酒次韵寄怀元翁 短韵奉乞腊梅 答杨明叔送米颂 粹老家隔帘听琵琶 催公静碾茶 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 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 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 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 次韵子瞻书黄庭经尾付蹇道士 次韵谢借观五老图 次韵谢黄斌老送墨竹十二韵 次韵喜陈吉老还家二绝 次韵喜陈吉老还家二绝 次韵王穉川客舍二首 次韵王穉川客舍二首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 次韵孔四著作北行滹沱 次韵君庸寓慈云寺待韶惠钱不至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 次韵答柳通叟问舍求田之诗 呈王明复陈季张 呈李卿 长芦夫和尚真赞 禅句二首 禅句二首 残句:百家传本略相似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 泊大孤山作 避秦十人 白莲庵颂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流水 直舍寄陈子惠 赠郑交 赠别李端叔 杂吟 元翁坐中见次元寄到和孔四饮王夔玉家长韵因 雨晴过石塘留宿赠大中供奉 颜徒贫乐斋二首 颜徒贫乐斋二首 谢黄从善司业寄惠山泉 谢胡藏之送栗鼠尾画维摩二首 谢胡藏之送栗鼠尾画维摩二首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戏咏猩猩毛笔二首 戏咏猩猩毛笔二首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 戏答龙泉余尉问禅二小诗 戏答龙泉余尉问禅二小诗 戏答公益春思二首 戏答公益春思二首 浯溪图 魏夫人坛 王才元舍人许牡丹求诗 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 同吉老饮清平戏作集句 题阳关图二首 题阳关图二首 送苏太祝归石城 书东坡画郭功父壁上墨竹 寿圣观道士黄至明开小隐轩太守徐公为题曰快 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 乞猫 漫书呈几复三首 漫书呈几复三首 漫书呈几复三首 流水一章 李宗古出示谢李道人苕帚杖从蒋彦回乞葬地二 李宗古出示谢李道人苕帚杖从蒋彦回乞葬地二 静居寺上方南入一径有钓台气象甚古而俗传谬 画马赞 胡朝请见和复次韵 侯尉之吉水覆按未归三日泥雨戏成寄之 和子瞻戏书伯时画好头赤 和张沙河招饮 和舍弟中秋月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 故僰道廖君画像赞 奉谢刘景文送团茶 读方言 到官归志浩然二绝句 到官归志浩然二绝句 从丘十四借韩文二首 从丘十四借韩文二首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 次韵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 次韵元实病目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 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八村 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二首 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二首 次韵秦少章晁适道赠答诗 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砚 次韵晋之五丈赏压沙寺梨花 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石灯檠 次韵杜仲观二绝 次韵杜仲观二绝 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 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 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 次前韵寄润父 陈荣绪惠示之字韵诗推奖过实非所敢当辄次詗 嘲小德 晁张和答秦觏五言予亦次韵 长短星歌 走答明略适尧民来相约奉谒故篇未及之 邹操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 子瞻题狄引进雪林石屏要同作 子瞻继和复答二首 子瞻继和复答二首 赠刘静翁颂四首 赠刘静翁颂四首 赠刘静翁颂四首 赠刘静翁颂四首 再赠陈季张拒霜花二首之一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 以虎臂杖送李任道二首 以虎臂杖送李任道二首 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 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 信中远来相访且致今岁新茗又枉任道寄佳篇复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 谢人惠茶 晓放汴舟 戏咏蜡梅二首 戏咏蜡梅二首 戏和答禽语 往岁过广陵值早春尝作诗云春风十里珠帘卷彷 往岁过广陵值早春尝作诗云春风十里珠帘卷彷 王圣美三子补中广文生 王厚颂二首 王厚颂二首 铜官僧舍得尚书郎赵宗闵墨竹一枝笔势妙天下 铜官僧舍得尚书郎赵宗闵墨竹一枝笔势妙天下 题也足轩 题大云仓达观台二首 题大云仓达观台二首 送刘季展从军雁门二首 送刘季展从军雁门二首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 四月末天气陡然如秋遂御祫衣游北沙亭观江涨 书扇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二首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二首 钱塘旧游 平原郡斋二首 平原郡斋二首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 明叔惠示二颂云见七佛偈似有警觉乃是向道之 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 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 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 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 金刀坑迎将家待追浆坑十余户山农不至因题其 今岁官茶极妙而难为赏音者戏作两诗用前韵 今岁官茶极妙而难为赏音者戏作两诗用前韵 讲武台南有感 江南李後主梦观世音像赞 寄袁守廖献卿 寄题莹中野轩 洪范以不合俗人题厅壁二绝句次韵和之 洪范以不合俗人题厅壁二绝句次韵和之 和师厚接花 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 高至言筑亭于家圃以奉亲总其观览之富命曰溪 奉留楚金长老 奉留楚金长老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髑髅颂 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 大通禅师真赞 答周德夫见寄 答德甫弟 次韵周法曹游青原山寺 次韵文少激祈雨有感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 次韵孔四著作早行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仙桥洞 次韵答李端叔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 承天宝禅师赞 陈季张有蜀芙蓉长饮客至开辄剪去作诗戏之 采菊一章 伯父祖善耆老好学於所居紫阳溪後小马鞍山为 避暑李氏园二首 避暑李氏园二首 采菊 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 子范徼巡诸乡捕逐群盗几尽辄作长句劳苦行李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 赵子充示竹夫人诗盖凉寝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 赵子充示竹夫人诗盖凉寝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 赠益阳成之主簿 再答景叔 再次韵寄子由 再次韵和吉老 予既不得叶遂过洛滨醉游累日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二首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二首 饮城南即事 新息渡淮 谢王炳之惠茶 谢送宣城笔 谢公择舅分赐茶三首 谢公择舅分赐茶三首 谢公择舅分赐茶三首 戏赠水牯庵 戏赠潘供奉 戏赠米元章二首 戏赠米元章二首 戏赠家安国 戏赠顿二主簿 戏用题元上人此君轩诗韵奉答周彦起予之作病 戏题葆真阁 戏题 戏书效乐天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 戏和舍弟船场探春二首 戏和舍弟船场探春二首 戏答赵伯充劝莫学书及为席子泽解嘲 戏呈田子平六言 闻致政胡朝请多藏书以诗借书目 王圣涂二亭歌 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 酴醾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二首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二首 同尧民游灵源庙廖献臣置酒用马陵二字赋诗二 同尧民游灵源庙廖献臣置酒用马陵二字赋诗二 题韦偃马 题司门李文园亭 题刘氏所藏展子虔感应观音二首 题刘氏所藏展子虔感应观音二首 题崇德君所画雀竹蜩螗图赞 太平寺慈氏阁 宿灵汤文室 宿广惠寺 送张天觉得登字 送贤师往泸州为两驱乌乞度牒钱颂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书睢阳事後 食瓜有感 清心院双清轩 乞锺乳于曾公衮 庞道者绣观音赞 甯子与追和予岳阳楼诗复次韵二首 甯子与追和予岳阳楼诗复次韵二首 碾建溪第一奉邀徐天隐奉议并效建除体 南安岩主定应大师真赞 南安试院无酒饮周道辅自赣上携一榼时时对酌 六舅以诗来觅铜犀用长句持送舅氏学古之余复 廖袁州次韵见答并寄黄靖国再生传次韵寄之 景珍太博见示旧倡和蒲萄诗因而次韵 解瞌睡颂 寄张仲谋次韵 寄黄从善 寄顿二主簿时在县界首部夫凿石塘河 还神冈圆首座戒刀颂 化毡颂 河舟晚饮呈陈说道 和中玉使君晚秋开天宁节道场 和知命招晁道夫叔侄 和师厚郊居示里中诸君 和蒲泰亨四首 和蒲泰亨四首 和蒲泰亨四首 和蒲泰亨四首 和答师厚黄连桥坏大木亦为秋雹所碎 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 和曹子方杂言 和斌老悟道颂 观崇德墨竹歌 古渔父 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 奉答固道 法语 渡河 大秀宫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 次韵子瞻题无咎所得与可竹二首粥字韵戏嘲无 次韵子瞻题无咎所得与可竹二首粥字韵戏嘲无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次韵子瞻和王子立风雨败书屋有感 次韵仲车因娄行父见寄之什 次韵仲车为元达置酒四韵 次韵知命永和道中 次韵元日 次韵徐仲车喜董元达访之作南郭篇四韵 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 次韵清虚 次韵钱穆父赠松扇 次韵李士雄子飞独游西园折牡丹忆弟子奇二首 次韵李士雄子飞独游西园折牡丹忆弟子奇二首 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之有石刻 次韵吉老寄君庸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寿台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叠屏岩 次韵德孺新居病起 次韵答少章闻雁听鸡二首 次韵答少章闻雁听鸡二首 次韵答黄与迪 次韵伯氏戏赠韩正翁菊花开时家有美酒 慈母岩亮长老颂 初望淮山 出城送客过故人东平侯赵景珍墓 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戏答 哀逝 归田乐令/归田乐 再赠陈季张拒霜花二首之二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 种决明 赵景仁弹琴舞鹤图赞 赠王环中 赠李彦深 再赠陈季张拒霜花二首之二 再和寄蓝六 咏雪奉呈广平公 咏伯时画太初所获大宛虎脊天马图 迎醇甫夫妇 饮李氏园三首 饮李氏园三首 饮李氏园三首 饮韩三家醉後始知夜雨 以双井茶送孔常父 延寿寺僧小轩极萧洒予为名曰林乐取庄生所谓 浔阳江口阻风三日 秀江亭 休堂颂 行役县西喜雨寄任公渐大夫 谢仲谋示新诗 谢王炳之惠石香鼎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 戏赠王晦之 戏赠南安倅柳朝散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鸜鹆 戏咏暖足瓶二首 戏咏暖足瓶二首 戏咏零陵李宗古居士家驯鹧鸪二首 戏咏零陵李宗古居士家驯鹧鸪二首 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 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 戏答晁深道乞消梅二首 戏答晁深道乞消梅二首 戏呈峨眉僧正简之颂 五老亭 维摩诘画赞 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 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 听履霜操 题宗室大年画二首 题宗室大年画二首 题双凫观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 题伯时马 太平州作二首 太平州作二首 孙不愚索饮九日酒已尽戏答一篇 送魏君俞知宿迁 送石长卿太学秋补 送蒲元礼南归 送刘士彦赴福建转运判官 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 社日奉寄君庸主簿 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 入穷巷谒李材叟翘叟戏赠兼简田子平三首 入穷巷谒李材叟翘叟戏赠兼简田子平三首 入穷巷谒李材叟翘叟戏赠兼简田子平三首 蒲城道中寄怀伯氏 平原宴坐二首 平原宴坐二首 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亨泉 六月闵雨 李大夫招饮 客自潭府来称明因寺僧作静照堂求予作 具茨颂 戒杀诗 寄张仲谋 寄新茶与南禅师 寄刘泗州 寄刘泗州 寄季张 寄怀蓝六在延平 寄怀公寿 黄颍州挽词三首 黄颍州挽词三首 黄颍州挽词三首 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二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 虎号南山一章 葫芦颂 鸿沟 和仲谋夜中有感 和早秋雨中书怀呈张邓州 和庭诲苦雨不出 和高仲本喜相见 和甫得竹数本于周翰喜而作诗和之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 和答子瞻 和答王世弼 和答孙不愚见赠 和答任仲微赠别 和答郭监簿咏雪 何主簿萧斋郎赠诗思家戏和答之 观伯时画马 杜似吟院二首 杜似吟院二首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 道中寄景珍兼简庚元镇 代书 答李康文 答和孔常父见寄 翠岩玑禅师真赞 次韵子高即事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 次韵杨君金送酒 次韵坦夫见惠长句 次韵宋懋宗僦居甘泉坊雪後书怀 次韵叔父台源歌 次韵十九叔父台源 次韵师厚萱草 次韵舍弟喜雨 次韵舍弟题牛氏园二首 次韵舍弟题牛氏园二首 次韵清虚喜子瞻得常州 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 次韵裴仲谋同年 次韵马荆州 次韵景珍酴醾 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云涛石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南屏山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椿台 次韵汉公招七兄 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忆清虚 次韵奉和仲谟夜话唐史 次韵奉答吉邻机宜 次韵德孺惠贶秋字之句 次韵答马中玉三首 次韵答马中玉三首 次韵答马中玉三首 次韵陈荣绪同倚钟楼晚望别後明日见寄之作 次盱眙同前韵 春雪呈张仲谋 初至叶县 出池藕花 冲雨向万载道中得逍遥观托宿遂戏题 呈外舅孙莘老二首 呈外舅孙莘老二首 呈马粹老范德孺 陈吉老县丞同知命弟游青原谒思禅师予以簿领 病来十日不举酒二首 病来十日不举酒二首 便糶王丞送碧香酒用子瞻韵戏赠郑彦能 八月十四日夜刀坑口对月奉寄王子难子闻适用 追忆余泊舟 赵令答诗约携山妓见访 张仲谟许送河鲤未至戏督以诗 再和公择舅氏杂言 再次孔四韵寄怀元翁兄弟并致问毅甫 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 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 乙未移舟出口 颐轩诗六首 颐轩诗六首 颐轩诗六首 颐轩诗六首 颐轩诗六首 颐轩诗六首 岩下放言五首之冠鳌台 雪中连日行役戏书简同僚 薛乐道自南阳来入都留宿会饮作诗饯行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 谢文灏元丰上文藁 谢荣绪割贶见贻二首 谢荣绪割贶见贻二首 谢景叔惠冬笋雍酥水梨三物 戏赠惠南禅师 戏咏江南土风 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 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 戏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 戏呈孔毅父 息暑岩 戊午夜宿宝石寺视宝石戏题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 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後 头陀赞 题杨道人默轩 题万松亭 题神移仁寿塔 题伯时画松下渊明 题安福李令朝华亭 宿观山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 送陈氏女弟至石塘河 四月戊申赋盐万岁山中仰怀外舅谢师厚 秋冬之间鄂渚绝市无蟹今日偶得数枚吐沫相濡 秋冬之间鄂渚绝市无蟹今日偶得数枚吐沫相濡 秋冬之间鄂渚绝市无蟹今日偶得数枚吐沫相濡 筇竹颂 南楼画阁观方公悦二小诗戏次韵 南楼画阁观方公悦二小诗戏次韵 南康席上赠刘李二君 留王郎 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 枯骨颂 觉范师种竹颂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借景亭 江氏家藏仁宗皇帝墨迹赞 见诸人唱和酴醾诗辄次韵戏咏 寄朱乐仲 寄舒申之户曹 和游景叔月报三捷 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和任夫人悟道 和答赵令同前韵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郭功父得杨次公家金书细字经求予作赞 故陈氏画像赞 古老许惠李北海石室碑以诗促之 奉约宣叔颂 奉同子瞻韵寄定国 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读曹公传 东坡画竹赞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甯山水图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次韵周德夫经行不相见之诗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次韵正仲三丈自衡山返命舍驿过外舅师厚赠答 次韵章禹直魏道辅赠答之诗 次韵张询斋中晚春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 次韵益修四弟 次韵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 次韵师厚五月十六日视田悼李彦深 次韵少激甘露降太守居桃叶上 次韵赏梅 次韵秋郊晚望 次韵七兄青阳驿西阻水见寄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群玉峰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七台峰 次韵郭明叔登县楼见思长句 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 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 次韵奉答吉老并寄何君庸 次韵奉酬刘景文河上见寄 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 次苏子瞻和李太白浔阳紫极宫感秋诗韵追怀太 春祀分得叶公庙双凫观 出迎使客质明放船自瓦窋归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拜刘凝之画像 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 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 竹轩咏雪呈外舅谢师厚并调李彦深 再留几复 再和答张仲谋陈纯益兄弟 再次韵奉答子由 再次韵呈明略并寄无咎 再次韵呈廖明略 用几复韵题白氏思堂 咏史呈徐仲车 饮润父家 易生画麞猿猴獾赞 以椰子茶瓶寄德孺二首 以椰子茶瓶寄德孺二首 以小团龙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 以团茶洮州绿石砚赠无咎文潜 以梅馈晁深道戏赠二首 以梅馈晁深道戏赠二首 岩下放言五首之灵椿台 宣九家赋雪 谢郑闳中惠高丽画扇二首 谢郑闳中惠高丽画扇二首 谢送碾壑源拣芽 晓贤师续佛寿颂 显圣寺庭枸杞 戏赠陈季张 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二首 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二首 戏答陈元舆 戏答宝胜甫长老颂 喜知命弟自青原归 席子泽盘礡图赞 溪上吟 西禅听戴道士弹琴 王元之真赞 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题燕邸洋川公养浩堂画二首 题燕邸洋川公养浩堂画二首 题襄阳米芾祠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 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 题虔州东禅圆照师新作御书阁 太和奉呈吉老县丞 送朱贶中允宰宋城 送张材翁赴秦佥 送薛乐道知郧乡 送钱一杲卿 四休居士诗三首 四休居士诗三首 四休居士诗三首 叔父钓亭 史应之赞 十月十三日泊舟白沙江口 上大蒙笼 筇竹杖赞 乔令真赞 蒲团座赞 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仁亭 拟君子法天运 罗汉南公塔颂 录梦篇 濂溪诗 将归叶先寄明复季常 寄题安福李令先春阁 寄上高李令怀道 寄裴仲谟 黄龙南禅师真赞 还家呈伯氏 淮阴侯 红蕉洞独宿 衡山 和孙莘老 和师厚秋半时复官分司西都 和范廉 过洞庭青草湖 故江阳杨君画像赞 庚申宿观音院 奉送时中摄东曹狱掾 峨眉真人陈图南真赞 悼往 代书寄翠岩新禅师 大沩喆禅师真赞 答余洪范 答阎求仁 次韵子瞻春菜 次韵子由绩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国 次韵稚川 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次韵孙子实题少章寄寂斋 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 次韵师厚食蟹 次韵冕仲考进士试卷 次韵廖明略同吴明府白云亭宴集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次韵和魏主簿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七台溪 次韵和答孔毅甫 次韵奉答廖袁州怀旧隐之诗 次韵道辅旅怀见寄 次韵答宗汝为初夏见寄 次韵答张沙河 次韵答尧民 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 次前韵谢与迪惠所作竹五幅 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 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 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病起次韵和稚川进叔倡酬之什 白鹤观 秋思寄子由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 酌别世弼 致政王殿丞逍遥亭 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 再用旧韵寄孔毅甫 再答冕仲 玉芝园 又和二首 又和二首 游愚溪 用前韵谢子舟为予作风雨竹 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 以峡州酒遗益修复继前韵 岩下放言五首之钓台 岩下放言五首之博山台 新凉示同学 谢张泰伯惠黄雀鮓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 晓起临汝 戏赠张叔甫 戏书秦少游壁 卧陶轩 题子瞻枯木 题徐氏姑寿安君寿梅亭 题王黄州墨迹後 题胡逸老致虚庵 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 食笋十韵 上冢 乞姚花二首 乞姚花二首 留几复饮 刘元辅画马扇赞 灵龟泉上 了观师绣观音赞 荔支绿颂 寄忠玉提刑 寄余干徐隐甫 寄题钦之草堂 寄题安福李令适轩 寄李次翁 寄怀元翁 己未过太湖僧寺得宗汝为书寄山蓣白酒长韵诗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和谢公定征南谣 和答刘中叟殿院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过百里大夫冢 古豪侠行赠魏邻几 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 赣上食莲有感 赋陈季张北轩杏花 奉和慎思寺丞太康传舍相逢并寄扶沟程太丞尉 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 奉答子高见赠十韵 丰城 对酒歌答谢公静 都下喜见八叔父 东观读未见书 雕陂 答明略并寄无咎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扬休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 次韵曾都曹喜雨 次韵叔原会寂照房 次韵任公渐感梅花十五韵 次韵清虚同访李园 次韵郭明叔长歌 次韵奉送公定 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 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 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 次韵春游别说道二首 次韵春游别说道二首 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醇碧颂 澄心亭颂 别蒋颖叔 被褐怀珠玉 鼓笛令 阻水戏呈几复二首 阻水戏呈几复二首 知命弟观音赞 招子高二十二韵兼简常甫世弼 招隐寄李元中 赠谢敞王博喻 赠无咎八音歌 再次韵四首 再次韵四首 再次韵四首 再次韵四首 颜阖 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 戏赠彦深 万州下岩二首 万州下岩二首 题孟浩然画像 宿旧彭泽怀陶令 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 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 送吴彦归番阳 双井茶送子瞻 钱忠懿王画像赞 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 流民叹 李冲元真赞 劳坑入前城 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 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 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 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 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乃几父旧治之地 寄傅君倚同年 寄陈适用 即席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 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 宫亭湖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 读书呈几复二首 读书呈几复二首 丁巳宿宝石寺 大雷口阻风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慈竹 池口风雨留三日 伯时彭蠡春牧图 丙辰仍宿清泉寺 宝梵大师真赞 跋子瞻和陶诗 安乐泉颂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汤三首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汤三首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汤三首 重赠徐天隐 众人观俳优 赠张仲谋 再次韵 再次前韵 再次前韵 再次前韵 以皮鞋底赠石推官三首 以皮鞋底赠石推官三首 以皮鞋底赠石推官三首 行行重行行赠别李之仪 新寨饯南归客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午寝 听崇德君鼓琴 题前定录赠李伯牖二首 题前定录赠李伯牖二首 送彦孚主簿 二章 林为之送笔戏赠 老杜浣花溪图引 二章 和答莘老见赠 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 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 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 答余洪范二首 答余洪范二首 二章 按田 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 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 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 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 拙轩颂 赠希孝 赠送张叔和 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 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 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 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 送张仲谋 送杨瓘雁门省亲二首 送杨瓘雁门省亲二首 书蔡秀才屏风颂四首 书蔡秀才屏风颂四首 书蔡秀才屏风颂四首 绿菜赞 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 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 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 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 寄南阳谢外舅 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 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 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 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 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陈荣绪惠示之字韵诗推奖过实非所敢当辄次高 陈荣绪惠示之字韵诗推奖过实非所敢当辄次高 悲秋 弈棋二首呈任渐 弈棋二首呈任渐 赠赵言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写真自赞五首 写真自赞五首 写真自赞五首 写真自赞五首 十四弟归洪州赋莫如兄弟四章赠行 十四弟归洪州赋莫如兄弟四章赠行 十四弟归洪州赋莫如兄弟四章赠行 十四弟归洪州赋莫如兄弟四章赠行 临河道中 乐寿县君吕氏挽词二首 乐寿县君吕氏挽词二首 寄黄龙清老三首 寄黄龙清老三首 寄黄龙清老三首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 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 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 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 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 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 再用前韵赠子勉四首 再用前韵赠子勉四首 再用前韵赠子勉四首 再用前韵赠子勉四首 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 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 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 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 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为慧林冲禅师烧香颂三首 为慧林冲禅师烧香颂三首 为慧林冲禅师烧香颂三首 听宋宗儒摘阮歌 题落星寺四首 题落星寺四首 题落星寺四首 题落星寺四首 和李才甫先辈快阁五首 和李才甫先辈快阁五首 和李才甫先辈快阁五首 和李才甫先辈快阁五首 和李才甫先辈快阁五首 和范信中寓居崇宁还雨二首 和范信中寓居崇宁还雨二首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 中秋 效王仲至少监咏姚花用其韵四首 效王仲至少监咏姚花用其韵四首 效王仲至少监咏姚花用其韵四首 效王仲至少监咏姚花用其韵四首 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 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 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 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 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 王文恭公挽词二首 王文恭公挽词二首 秋怀二首 三章 蜡梅 三章 何造诚作浩然堂陈义甚高然颇喜度世飞升之说 何造诚作浩然堂陈义甚高然颇喜度世飞升之说 次韵德孺感兴二首 次韵德孺感兴二首 三章 八音歌赠晁尧民 八音歌赠晁尧民 望远行 竹枝词二首 竹枝词二首 竹枝词二首 竹枝词二首 再答静翁并以筇竹一枝赠行四首 再答静翁并以筇竹一枝赠行四首 再答静翁并以筇竹一枝赠行四首 再答静翁并以筇竹一枝赠行四首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 效孔文举赠柳圣功三首 效孔文举赠柳圣功三首 效孔文举赠柳圣功三首 武昌松风阁 送徐景道尉武宁二首 送徐景道尉武宁二首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 东坡先生真赞三首 东坡先生真赞三首 东坡先生真赞三首 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 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 次韵吉老十小诗 次韵吉老十小诗 次韵吉老十小诗 次韵吉老十小诗 次韵吉老十小诗 次韵吉老十小诗 次韵吉老十小诗 次韵吉老十小诗 次韵吉老十小诗 次韵吉老十小诗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和程德裕颂五首 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二首 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二首 文安国挽词二首 文安国挽词二首 题淡山岩二首 题淡山岩二首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寄清新二禅师颂 寄清新二禅师颂 和程德裕颂五首 和程德裕颂五首 和程德裕颂五首 和程德裕颂五首 观世音赞六首 观世音赞六首 观世音赞六首 观世音赞六首 观世音赞六首 观世音赞六首 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寄诸将四首 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寄诸将四首 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寄诸将四首 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寄诸将四首 次韵梨花 和外舅夙兴三首 题樊侯庙二首 题樊侯庙二首 和外舅夙兴三首 和外舅夙兴三首 和孙公善李仲同金樱饵唱酬二首 和孙公善李仲同金樱饵唱酬二首 渡江 次韵雨丝云鹤二首 次韵雨丝云鹤二首 春近四绝句 春近四绝句 春近四绝句 春近四绝句 行迈杂篇六首 行迈杂篇六首 行迈杂篇六首 行迈杂篇六首 行迈杂篇六首 行迈杂篇六首 李濠州挽词二首 李濠州挽词二首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 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 东林寺二首 东林寺二首 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 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 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 杂诗四首 杂诗四首 杂诗四首 杂诗四首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南浦 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观道二篇 观道二篇 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祷南岳回至襄阳舍 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祷南岳回至襄阳舍 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祷南岳回至襄阳舍 情人怨戏效徐庾慢体三首 情人怨戏效徐庾慢体三首 情人怨戏效徐庾慢体三首 岁寒知松柏 岁寒知松柏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毁璧 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韩信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春阴 再和答为之 再和答为之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 题郑防画夹五首 题郑防画夹五首 题郑防画夹五首 题郑防画夹五首 睡起 睡起 再答明略二首 再答明略二首 杂诗七首 杂诗七首 杂诗七首 杂诗七首 杂诗七首 杂诗七首 杂诗七首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 放言十首 放言十首 放言十首 放言十首 放言十首 放言十首 放言十首 放言十首 放言十首 放言十首 次韵胡彦明同年羇旅京师寄李子飞三章一章道 次韵胡彦明同年羇旅京师寄李子飞三章一章道 次韵胡彦明同年羇旅京师寄李子飞三章一章道 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 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 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立春 寄晁元中十首 寄晁元中十首 寄晁元中十首 寄晁元中十首 寄晁元中十首 寄晁元中十首 寄晁元中十首 寄晁元中十首 寄晁元中十首 次韵杨明叔四首 次韵杨明叔四首 次韵杨明叔四首 次韵杨明叔四首 次韵寅庵四首 次韵寅庵四首 次韵寅庵四首 次韵寅庵四首 题竹石牧牛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 薄薄酒二章 薄薄酒二章 以酒渴爱江清作五小诗寄廖明略学士兼简初和 以酒渴爱江清作五小诗寄廖明略学士兼简初和 以酒渴爱江清作五小诗寄廖明略学士兼简初和 以酒渴爱江清作五小诗寄廖明略学士兼简初和 以酒渴爱江清作五小诗寄廖明略学士兼简初和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春思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记梦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伤歌行四首 伤歌行四首 伤歌行四首 伤歌行四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海棠 赠嗣直弟颂十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春游 诗一首 塞上曲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谪居黔南十首 谪居黔南十首 谪居黔南十首 谪居黔南十首 谪居黔南十首 谪居黔南十首 谪居黔南十首 谪居黔南十首 谪居黔南十首 捣练子 赠石敏若 次韵任道雪中同游东皋之作 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 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 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 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 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 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 演雅 次韵感春五首 次韵感春五首 次韵感春五首 次韵感春五首 次韵感春五首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绝句 绝句 绝句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高子勉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江南 杂诗 杂诗 杂诗 木兰花令 画堂春 河传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秋思 秋思 梅花 失调名 失调名 失调名 醉落魄/一斛珠 醉落魄/一斛珠 千秋岁 阮郎归 清明 诉衷情 南乡子 念奴娇 念奴娇 渔家傲 渔家傲 西江月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清平乐 鹧鸪天 鹧鸪天
最新收录:

暂未开通

黄庭坚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本 名 黄庭坚 别 名 黄山谷,豫章先生


鲁直 山谷道人,涪翁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洪州府分宁(古时南昌,今江西九江修水县) 出生日期 1045年6月12日


逝世日期 1105年9月30日 主要成就 书法,文学


主要作品 山谷词,豫章黄先生集 书法作品 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


所属诗派 江西诗派 谥 号 文节


民 系 江右民系 世 称 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


乳 名 绳权

黄庭坚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  以谪仙自称,世称金华仙伯。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中国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调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5年)庭坚为承议郎,参加校定《资治通鉴》,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元花八年(1093年),黄庭坚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章惇、蔡卞劾其所修实录多诬,遭贬谪。同年底,被贬为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安置在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崇宁二年(1103年),朝中形势又大变,诏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同年十一月,被除去官衔,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黄庭坚在饥寒交迫中凄凉离世,享年61岁。

  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作思路有迹可循,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  早年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  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


黄庭坚黄庭坚的诗《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黄庭坚的诗《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


  春天回到哪里了?四处一片沉寂,没有它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儿了,记得喊它回来与我们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可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又有谁能知晓它的意思呢?看吧,一阵风起,黄鹂鸟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黄庭坚人物履历


  

家世背景

  黄庭坚的远祖是西汉循吏丞相黄霸,他的十世祖黄翰是唐朝中期的进士,九世伯祖父黄保仁是大唐进士,八世祖黄荣为大唐副相右仆射,七世祖黄浩为晚唐进士,六世祖黄玘为晚唐举人,六世叔祖黄璞为南唐进士。五世祖黄赡为南唐进士,历著作郎,知分宁县。四世伯祖黄元绩为南唐进士,是分宁黄氏自浙江金华迁居江西修水后的第一位黄氏进士。四世祖黄元吉为举人,藏书万卷;三世祖黄中理为大宋举人,在修水创办了芝台书院、樱桃书院,是当时驰名豫章的一位大教育家。祖父黄湜为大宋进士,黄湜十三兄弟,十人进士及第,时称十龙。父亲黄庶,为大宋进士,著名的诗人,康州太守。修水黄氏,诗书世家,书香越过十代,传至黄庭坚,以致鼎盛。

  在黄庭坚(双井七世)这一辈之前,修水双井黄氏在宋朝,就已经有了18位进士;在黄庭坚中进士之前,修水双井黄氏有22位进士。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在生前为双井黄氏立下了《双井黄氏家规》,其后裔称为“黄金家规”,其中第八条,就是读书家规。读书乃诚身之本,而显扬宗祖之要务也。吾家自今修谱之后,必岁延名宿,教育后生,务期典籍精通,文章晓畅,更且敦励行谊,以成大器,斯真读书矣。其供应俸仪,俱不可苟,若以供俸非轻为便,浪延村学,仅图识字,致兹鄙陋,反坠先声,为父兄者尚其念之。

  其大意是:读书是修养身心的根本,也是光宗耀祖最重要的途径。一定要延请有名望的老师,教育后生晚辈,务必使后生晚辈精通中华典籍,所写文章明白晓畅;更应该陶冶情操,砥砺品行,以成为有用之才,这才是真正读书了。给教师的供应礼仪,都不可以随意。如果仅仅为了图方便,给教师的薪俸低廉,导致贻误村学,家长仅仅希望子女认识几个字罢了,导致子女滋生鄙俗浅陋的习气,反而败坏祖宗的声望。家族的长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双井黄氏,在黄中理制定的黄氏家规指导下,读书家风甚美,贤才接踵摩肩,为豫章甲等文化望族。黄庭坚家学渊源有自。南宋袁燮赞道:一门兄弟,共学于修水上芝台书院。道义相磨,才华竞爽。  黄庭坚中进士后。双井黄氏又有25位宋朝进士,这样一来,仅宋朝,双井黄氏就有四十八位进士。如今修水双井村被誉称为“华夏进士第一村”。

  

名字由来

  1045年6月,黄庭坚出生在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双井村。当时修水有婴儿“抓周”的习俗,黄庶遵其俗让自己的次子绳权(黄庭坚的乳名)进行抓周。在弓、矢、纸、笔等物件中,小庭坚一手拿起毛笔就不愿放下。众人齐赞肯定“黄家又出了个读书种”。黄庭坚的父亲黄庶在《伐檀集》记载了这件事情:楚俗,子生周一年,其日,陈食、饮、砚、墨、金帛之具,从儿戏弄,聚家人观以为乐,绳时先弄墨  。看到次子的抓周结果,黄庶自然很高兴,曾经赋诗《教绳权学书偶成》回忆道:文字有缘曾弄墨,见来官小免咨嗟。喜将笔砚传生计,不失诗书作世家。字识姓名能指点,写因梨栗不倾斜。着鞭莫落时人后,三十尘埃监汝爷。

  黄庶从古书中选择远古时期的贤能之士的字给长子取名,他给长子取名“大临”。大临来自远古时期的“八恺”,八恺出自《山海经》、《左传·文公十八年》和《史记》等。八恺者,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黄大临一岁时,黄庶在1042年进士及第。受此激励,黄庶为次子绳权取名为庭坚,庭坚者,八恺之一。庭坚是远古时期圣贤皋陶的字,皋陶是舜帝的良佐,中华民族的司法鼻祖,为人正直而有智慧。黄庶给予次子以极大的厚望。黄庭坚六兄弟,四兄弟的名来自八恺:大哥大临、二弟叔达、三弟苍舒,还有两位弟弟的名来自“八元”:大弟叔献、四弟仲熊。八元者,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黄庶很仰慕北宋大臣鲁宗道,鲁宗道在天禧元年(1017 年)为右正言。他任职后,对于如何考察官吏、整顿吏治,向宋真宗提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宋真宗对他颇感厌烦。鲁宗道见真宗如此,对真宗说:“陛下你任用我,哪里是仅仅为了收到纳谏的虚名呢。我以身居其位而不实际干事为耻辱,请皇上罢去我的官吧。”真宗为他的敢于直言所感动,在金殿的墙上大书“鲁直”二字,让大家向他学习。为此,黄庶为黄庭坚取字“鲁直”。

  

童读春秋

  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的学业一日千里,进步神速,是千里之才。

  黄庭坚年五岁,已诵《五经》。一日,问其师曰:“人言《六经》,何独读其五。”老师曰:“《春秋》不足读。”黄庭坚曰:“既曰经矣,何得不读。”十日成诵,无一字或遗。其父黄庶喜其警悟,欲令习神科举,黄庭坚闻之,乃笑曰:“是甚做处。”黄庶尤爱重之。

  宋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游学淮南

  1058年10月,其父黄庶病逝在康州太守任上。母亲李氏是北宋藏书家龙图阁学士李常的姐姐,是一位大家闺秀,曾是闻名乡里的美女,而且识文断字,能诗善词。她决定送黄庭坚跟随其舅舅李常游学,让其舅舅管教黄庭坚的学习。黄庭坚在1059年,从双井明月湾起航,踏上了淮南游学之路。母子临别时,母亲李氏将自作的一首《浣溪沙》抄下,放入黄庭坚的行囊。这首词写得美极了:“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南浦魂销春不管,东阳衣减镜仙知。小楼今夜月依依。”

  在舅舅李常身边的三年时间里,黄庭坚博览群书,不仅精心研读百家经典,也广泛涉猎前人和今人的诗文著述,打下了深厚的学术根基。通过李常引荐,黄庭坚在扬州认识了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孙觉。在孙觉与王平甫的一场诗歌争论中,孙觉发现黄庭坚的才华,十分欣赏这位聪颖少年,并将女儿(孙兰溪)许配给他。在李常、孙觉等人的帮助下,黄庭坚学业大进。黄庭坚后来回忆云:“长我教我,实惟舅氏”。

  

两次科举

  1063年,黄庭坚参加乡试,为乡试第一名(乡元)。

  1064年,黄庭坚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放榜没有黄庭坚的名字,第一次科举失败,黄庭坚沉稳坚强面对。

  1065年,黄庭坚回到修水双井,继续在芝台书院、樱桃书院读书深造。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乡试,再次荣登榜首获乡元。主考官李询看到黄庭坚的诗文,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

  第二年,即1067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科举考试,二战成功,考中进士,为三甲榜首(进士第31名)。

  

初官叶县

  1067-1071年,黄庭坚在叶县任县尉,他的第一任夫人孙氏(孙觉之女,因诰赠兰溪县君被尊为孙兰溪)病逝于叶县。1067年,黄庭坚,被任命为汝州叶县县尉,叶县是黄庭坚仕途生涯的起点。

  1068年,黄庭坚到达叶县,便赋诗一首,名为《初至叶县》:白鹤去寻王子晋,真龙得慕沈诸梁。千年往事如飞鸟,一日倾愁对夕阳。遗老能名唐郡邑,断碑犹是晋文章。浮云不作苞桑计,只有荒山意绪长。

  黄庭坚在叶县迎来了诗文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据统计,在叶县4年多的时间里,黄庭坚创作了一百多首诗作。黄庭坚上任后不久,遇上河北地震,震后又发生大涝,难民纷纷涌入叶县。黄庭坚积极组织救援,主持赈济工作。怀着“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自责,他赋诗《流民叹》,记录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地文划劙水觱沸,十户八九生鱼头……

  

教授北都

  1072-1079年,黄庭坚在北京大名府掌管“北京国子监”教育。黄庭坚在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在北都教授期间,续娶北宋诗人谢景初之女谢氏(因诰赠介休县君被尊为谢介休)为妻,生育了女儿黄睦,家庭幸福美满。八年的学官生涯,黄庭坚勤耕文坛,潜心专研。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1078年,黄庭坚主动和苏轼通信,开始了苏黄神交生涯。文彦博给予黄庭坚八年教授生涯的考评是“卓异”,并推荐他参加吏部参加选官。黄庭坚为官清廉,“但愿官清不爱钱”是他终身实践的信条。

  

主政泰和

  1080-1083年,36岁的黄庭坚为泰和县长。黄庭坚为此写道“又持三十口,去作江南梦”。在泰和期间,续娶石氏(因诰赠宜人被尊为石宜人)为妻。黄县长主政泰和,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他整吏治,抗盐税、察民情,被百姓称为“黄青天”。公事完成之余,登快阁,留下“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著名诗句。泰和百姓感念其德,有很多公路、学校、商店等以黄庭坚的字号“山谷”命名。他坚持平易宽简施政理念,关注民生疾苦,呵护百姓利益,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的从政为官主张,深受百姓爱戴,并亲书《戒石铭》用以自警。

  

为官德平

  1084年1月-1085年5月,在德平镇任职。泰和县县长黄庭坚,莫名其妙地被降为镇监,他的主要任务却是管理集市、监督税收与治安。德州通判赵挺之迎合上级思想,想在德平镇推行“市易法”,身为德平镇监的黄庭坚认为,德平地小民穷,集市太小,若实行“市易法”,集市聚集起来的民众必然星散而去。

  仕途受挫,自拓文途。黄庭坚虽然降职在德平镇任公职,时间很短,半年不到,但创作了《送王郎》在内的数篇优秀诗文,最有名的代表作《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在鲁西北也曾留下书法墨宝。据1987版《济阳县志》记载,在济阳县垛石镇挖渠疏河时,还发现黄庭坚所书的刻石一块。黄庭坚在德平书写的《朝奉郎刘公墓志铭》,《续德平县前志》曾予以收录。

  

京师编史

  1085年-1093年任职京师。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五月,儿子黄相出生。

  宋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在司马光的推荐下,黄庭坚校定《资治通鉴》。不久,被诏任《神宗实录》检讨官。

  宋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1093年,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永思堂)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1093年6月,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后人尊他为“黄太史”。

  

苏黄唱和

  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对孙觉说:此人(黄庭坚)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也,何用我称扬。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

  元丰元年(1078年),34岁的黄庭坚写了两首古风投寄给苏轼,以表仰慕之意。苏轼随即复书和诗,对黄庭坚极表推奖。从那时开始,苏、黄之间有了唱和活动。从黄诗《次韵子瞻春菜》、《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韵寄彭门三首》和苏诗《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亦》等可以知道,他们的唱和注重在押险韵等方面争奇斗巧。可是由于两人不在一地,又经常改变官所(苏轼在元丰二年遭遇“乌台诗案”),所以还未能频繁地唱和。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被用来攻击苏轼的诗文里,便有苏轼与黄庭坚的唱和之作,当时情况尚未明朗,挺苏的有,倒苏的也不少,还有急于撇清关系的。官微言轻的黄庭坚,无法为苏轼做些什么而自己也要接受别人的审问,两人当时还未曾相见,他完全可以说“我跟苏轼不是同党”免罪,可他偏要说:苏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苏子瞻是忠君爱国的。因此黄庭坚受到“罚金”的处分。

  1086年春,苏轼和黄庭坚这对相知相慕、朝思暮想、心神两契的诗星至友,终于盼到了展晤之期。黄庭坚和苏轼在京师首次见面。苏黄步入了终生最为快意的一段翰墨友谊生活。苏黄在京供职相处三年有余,政暇雅集,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大畅平生师友之情。据今传苏、黄诗注不完全统计,其间唱和几达百篇之多,全都情调高雅,意味隽永,情趣相似,且主题意外地集中、统一,几乎全是围绕友谊和林泉志趣。黄庭坚和秦观、晁补之、张耒等,雅集苏门,比肩奋进;鸣鹤应和,遵从内心。黄庭坚的诗词和书法焕然一新,又进入了一个崭新境界,时人开始将其与苏轼作比,并称“苏黄”。但黄庭坚依然保持对苏轼最初的仰慕之情,坚持以弟子之礼相待。在苏轼被贬的期间,乃至逝世后,始终保持不离不弃,始终保持弟子礼仪。演绎了千古师生情谊,苏黄情义,万代流芳。

  

种德西南

  天降大任,劳其筋骨。1095-1100年,去国六年,贬谪巴蜀黔戎。宋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神宗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

  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铁龙爪案”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戎州(四川省宜宾市)。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陆游的《叙州无等院山谷故居》诗云:文章何罪触雷霆,风雨南溪自醉醒。八十年间遗老尽,坏堂无壁草青青。

  黄大临不远万里送黄庭坚到达黔州,兄弟情深,为此,黄庭坚写下著名的赠别诗《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1096年,黄叔达带领自己全家和嫂子(黄庭坚的夫人石氏)、侄子黄相等亲人,从芜湖千里迢迢来看望黄庭坚,一直到第二年才到黔州。兄弟见面时,黄庭坚写下了著名的词《谒金门·示知命弟》。黄庭坚兄弟,情义振千古。

  种德西南,诗艺大进。黄庭坚在仕途上再次受挫,但并没有由此消沉,于是化危为机,积极耕耘文途。他整天从事教学生读书,写诗作词,研习书法,品评朋友的诗作,受朋友之请题写铭文等文化工作。在神奇的巴蜀大地,他化腐朽为神奇,其诗词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亲办私塾,授课讲学。黄庭坚在黔州(彭水)修建茅屋(俗称山谷草堂),办私塾(时称摩围私塾),教育侄儿(侄子韩十、儿子黄相)和彭水学子(王云、王霖、王雩、谭大、谭二、刘瑜、陈斌老、杨皓、窦敷等),黄庭坚在《与七兄司理书》说:(私塾)日为之讲一大经,一小经,夜与说老杜诗。黄庭坚开办的摩围私塾,是彭水历史上最早的私塾,他也是授课学历和水平最高的老师,巴蜀人们纷纷把自己的子孙送到摩围私塾读书学习。他还经常被邀请到郁山为大人讲学,所讲学的地方被黄庭坚题为“万卷书堂”(后演变成丹泉书院)。巴蜀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纷纷来听课求教。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明代官至礼部尚书的当地名士周洪谟仍盛赞 :州以涪翁重诗书,礼乐之泽渐渍至今。

  1097年,他前往涪州(今重庆涪陵区)迎接胞弟黄叔达等家人,因堂弟黄嗣直(黄叔向)为涪陵尉而停驻了一段时间。这期间,他多次到涪州北岩讲学,为程颐的讲学堂题名“钩深堂”。在宜宾市期间,黄庭坚收集杜甫在巴蜀创作的诗文,把所收集的300余首诗全部书写成文;在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杨素(南宋史学家李焘的岳祖父)的资助下,全部刻成诗碑;杨素在丹棱老家建造高堂广厦来陈列这些诗碑。

  在1100年竣工之际,黄庭坚欣然命名“大雅堂”,并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和《大雅堂记》叙其事。今成都的杜甫草堂中的《大雅堂》因此而来。

  

短期复职

  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从巴蜀返回江南。十月,告复奉议郎签书宁国军判官。

  1101年正月,告命舒州知州,四月,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

  1102年六月,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绚烂宜州

  宋崇宁二年(1103年)十一月,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

  崇宁四年(1105年)八月,诏令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诏令,九月病逝在宜州(广西宜山县),享年六十一岁。十二月,废除元祐党人禁令,诏令黄庭坚官复原职。

  

归葬双井

  大观三年(1109年)二月,好友苏伯固(苏坚)、蒋湋(蒋彦回)护其灵柩从宜州归葬修水双井,黄相和亲朋好友把黄庭坚葬在双井黄氏祖茔之西。

  

身后荣光

  1111年,黄庭坚的弟子任渊,编辑《山谷诗集注》,在1155年,在许尹的支持下,刊行发行。

  1111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1126年,宋钦宗录黄庭坚后为官。

  1128年,胡直儒公开为黄庭坚征集遗稿,支持洪炎刊刻《豫章黄先生文集》。

  1129年—1131年,宋高宗多次下诏元祐党人及其子孙,与州郡自述,尽还当得恩数。

  1131年,宋高宗追赠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学士,官补子孙各一人。

  1265年,宋度宗追赠黄庭坚谥号为“文节”。后人尊称他“黄文节公”。


黄庭坚主要成就


  

文学造诣

  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提倡诗要有“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之髓  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他的诗作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由此正式进入我国诗坛,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它是以黄庭坚诗创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重视推陈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

  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黄庭坚作诗在诗技上有三大特点:

  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来处”。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黄庭坚还提出诗的 “句中眼” ,所谓“句中眼”即后人所说的“诗眼”,就是注重对关键字词的锤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即是锤炼而来,可谓“置一字如关门之键”。

  二是重视句法。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谓“句法”,从这句诗里可以看出,黄庭坚论诗的句法尚简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在 《与王观复第二书》中说:“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齿凿痕,乃为佳耳。”

  三是讲究章法。黄庭坚讲章法命意言论甚多,如:“欲作楚辞,追配古人,直须熟读《楚辞》,观古人用意曲折处讲学之,然后下笔。譬如巧女绣妙一世,若欲作锦,必得锦机乃能作锦。”把章法结构喻为“锦机”。又如“山谷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又如:“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浑,方是出场。”综合起来看,黄庭坚所谓章法是讲求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习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

  黄庭坚虽讲诗法,但他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要求最终超越诗法,达到 “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书法成就

  

行书

  在祖父黄湜的影响下,黄庭坚自小就喜欢书法。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草书

  黄庭坚的草书是学时人周越的  。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黄庭坚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无疑,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黄庭坚人物评价


  

两宋时期对黄庭坚的评价

  王安石:鲁直清才,非奔走俗吏。

  潘大临:(黄庭坚)翰墨精神全魏汉,文章波澜似春秋。

  苏东坡: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此人(黄庭坚)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其诗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 。

  晁补之:鲁直于怡心养气, 能为人所不为, 故用于读书、为文学, 致思高远, 亦似其为人。

  张耒:(黄鲁直诗)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鲁直一扫古今,出胸臆,破弃声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钟磬声和,浑然有律吕外意。近来作诗者,颇有此体,然自吾鲁直始也。

  秦观:每览此编(黄庭坚诗集),辄怅然终日,殆忘食事,邈然有二汉之风。今交游中以文墨称者,未见其比。所谓珠玉在傍,觉我形秽也。

  陈师道:豫章之学(黄庭坚的学问)博矣,而得法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故其诗近之,而其进则未已矣。

  惠洪:东坡、山谷之名,非雷非霆,而天下震惊者,以忠义之效,与天地相始终耳,初不止於翰墨。

  孔平仲:鲁直之文如电坼霜开,鲁直之书如雨行冰散。

  冯时行:黄太史用笔调和,收藏遒劲之气于笔墨中,无一点暴露。

  吕本中:(黄庭坚文章)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惟豫章(黄庭坚)始大出而力振之,抑扬反复,尽兼众体,而后学者同作并和,虽体制或异,要皆所传者一,予故录其名字,以遗来者。

  胡仔: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开元之李杜,元祐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清辞丽句,不可悉数,名与日月争光。豫章自出机杼,别成一家,清新奇巧,是其所长,

  袁文:字之从水者,篆文作此字,盖水字也。至隶书不作*字,乃更为三点,亦是水字,然三点之中,最下一点挑起,本无义,乃字之体耳;若不挑起,则似不美观。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体更道遒,信一代奇书也。

  岳珂:山谷书法,本于天才。变而成家,如万壑崖。

  黄震:(涪翁)孝友忠信, 笃行君子人也。究其所能垂芳百世者,实以天性之忠孝,吾儒之论说。

  汪应辰:闻之前辈,鲁直疏通乐易,而其中能守,毅然不可夺。

  杨万里:苏(轼)似李(白),黄(庭坚)似杜(甫)。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文字中喜用古人语,此自山谷一法也。要知诗客参江西,政似禅客参曹溪。不到南华与修水,於何传法更传衣。

  谢枋得:黄山谷、陈后山为本朝(南宋)诗祖。

  韩淲:黄鲁直意趣极高。(出自《涧泉日记》)

  

金元时期对黄庭坚的评价

  金代 施宜生:(山谷草书)行行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

  金代 赵秉文

  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

  金代 元好问:东坡以来,山谷(黄庭坚)、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遗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轩乐府引》)

  金代 王若虚:鲁直(黄庭坚)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

  元代 刘埙:宋惟涪翁集厥大成,冠冕千古而渊深广博,自成一家。

  元代 赵孟頫: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元代 刘敏中:(山谷草书)浩浩乎如行云,倏乎如流电如惊蛇如游龙,意态横出,不主故常,当使人心动目眩而莫知其然也。静而察之,无一画之违于理。

  元代 脱脱: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元代 方回:(黄庭坚)人品高,胸次大,学问深,笔力健……诗如弈棋弯弓,高一着决定高一着,臂力弱者,虽欲强进分寸不可也。山谷诗弘大,而古诗尤高。山谷诗宋三百年第一人。

  元代 柳贯:豫章(黄山谷)一再变,八体乃纯如。晚将鸡毛笔,大仿茧纸书。松风阁中作,群玉排疏疏。至今元祐脚,清标能起予。

  元代 袁桷:(黄庭坚)神清骨爽,声振金石,有穿云裂竹之势。豫章太史诗行于天下。

  元代 戴表元:豫章黄鲁直出,(诗)又一变而为雄厚。

  元代 张之翰:宋称欧苏及黄(黄庭坚)陈,唐尊李杜与韩柳。

  

明清时期对黄庭坚的评价

  明代 宋濂:元祐之间,苏黄挺出,虽曰共师李、杜,而竟以已意相高。

  明代 王祎:《跋黄山谷赠元师诗》云:公此诗辞冲气夷,尊君爱国之意意于言表,故前辈谓公黔州以后,句法尤高,其书此诗体逸韵胜,笔势殊超迈可喜,盖其字法至是亦复高矣。

  明代 贝琼:山谷以诗鸣熙宁、元丰间,与苏文忠公驰骋上下。

  明代 李时勉:山谷书虽宋人体格,而有晋人风度,其清劲端重。

  明代 杨一清:黄(黄庭坚)陈虽号江西派,而其风骨逼近老杜,宋诗盖至此极矣。

  明代 唐顺之:黄豫章(黄庭坚)诗,真有凭虚欲仙之意…… 唐人盖绝未见到此者也。虽韦苏州 之高洁,亦须让出一头地耳。

  明代 叶盛:至宋苏文忠公与先文节公(黄庭坚),独宗少陵、谪仙二家之妙,虽不拘拘其似,而其意远义赅,是有苏黄并李杜之称。

  明代 徐渭:黄山谷书如剑戟,构密是其所长。

  明代 安世凤:山谷(腊梅诗卷)此诗及字皆妙绝,可与此花并美。

  明代 王穉登:(黄庭坚)楷法妍媚,,笔势纵横绝胜菊坡。(山谷)公以道安真迹,乃双井之法大令者。翩翩欲飞而意气虚和,非若寻常务以欹侧取势者也。

  明代 项元汴:(山谷书)真得英雄矍铄之气。

  明代 王世贞:山谷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最为奇逸,有潆洄飞舞之势。山谷书此君轩诗,怒笔勃掣 ,有箨龙坼石势 ,悬针下垂,则轻梢遏云,槎牙外向,则须节奋张,居然墨池傍兔苑。

  明代 祝允明:双井(黄庭坚) 之学,大抵韵胜,文章、诗学、书画皆然。

  明代 沈周: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宜焉。

  明代 瞿佑:宋诗以欧(欧阳修)苏(苏轼)黄(黄庭坚)陈(陈师道)为第一,渡江以後,放翁石湖诸贤诗,皆当深玩孰观,体认变化。

  明代 陈献章:宋儒之大者,曰周、曰程、曰张、曰朱,世之能诗者,近则黄(黄庭坚)陈(陈师道),远则李杜。

  明代 桑悦:至宋苏(苏轼)黄(黄庭坚),披李杜之裘, 乘曹刘 之马,豪侠于千古之间, 观其规模气象, 终不出杜之规矩, 及写至达死生、 同去就处, 又前人所无, 亦能自为之祖。

  明代 孙鑛:(黄庭坚)书,筋骨甚厉,而不伤态,真有箨龙坼石势。

  明代 董其昌:见此本(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乃展坐具礼拜,知名不虚得。

  清代 赵翼: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盖才力雄厚,书卷繁富,实旗鼓相当。

  清代 翁方纲:(山谷)顾其天资之高,笔力雄健,自辟门户。山谷诗,譬如蓉树,自根生出千枝万干,又自枝干上倒生出根来。山谷于五古,亦用巧织,如古律然,特其气骨高耳。

  清代 李调元:黄山谷七言古歌行,如歌马、歌阮,雄深浑厚,自不可没,与大苏并称,殆以是乎?

  清代 方东树:山谷学杜韩,所得甚深……入思深,造句奇崛,笔势健,足以药熟滑,山谷之长也。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折如龙虎,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

  清代 刘熙载: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

  清代 冯煦:后山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为得之。盖其得也,则柳词明媚,黄词疏宕,而亵诨之作,所失亦均。

  清代:陈宝箴:文节公僻处分宁万山中,与眉山苏氏踵起,与相颉颃。各以其亮节高怀穷极文章之变化,天下号苏黄,旷百世而无异词,固命世之豪杰哉。独其文采照耀千古,虽寸槏只字,益久而人益加贵爱。有谓读公诗如见鲁仲连李太白,不敢复论鄙事。其感发人心可谓至矣。

  

民国至今对黄庭坚的评价

  康有为: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人门自媚。

  李瑞清:鲁直书无一笔不自空中荡漾而又沉着痛快,可以上悟汉晋,下开元明。

  陈衍:黄庭坚诗脱胎于杜,却自成一家。

  陈三立:(黄太史)然高吟气横秋。涪翁诗,鑱刻造化手,初不用意为。涪翁诗,奥莹出妩媚,冥搜贯万象,往往天机备。

  朱自清:(黄庭坚)是第一个有意的研究诗的技巧的人。

  朱德:黄庭坚的字苍劲有力,巧藏于拙。

  徐无闻:涪翁(黄庭坚)书 果何以, 或似回甘双井茶。

  黄锦祥:吾族钜贤,山谷著闻天下。苏门学士,才艺超绝,忠孝凛然。

  郑永晓:黄庭坚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从未显位执掌大权,他不苟附进,淡泊名利,批评时政,屡遭厄境。在冤屈贬谪生涯中度生,其高风亮节为众敬仰,丰绩万年。

  李志敏: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黄庭坚相关成语


  锦上添花

  闭门觅句

  对客挥毫

  不疾不徐

  粗茶淡饭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光风霁月

  南柯一梦

  山鸡照影

  弄巧成拙

  打破沙锅问到底


黄庭坚轶事典故


  

巧对舅联

  有一天,李常来到黄庭坚家,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吟顶真上联道: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见舅父又来考试,黄庭坚非常高兴,才思益发敏捷。他从手中握的那管毛笔得到启发,立即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李常见外甥小小年纪便能对出这样难度较大的联句,从此对黄庭坚更加器重、爱护,着意精心栽培,使之进步更快。

  

两稿并读

  黄庭坚一生酷爱读书,也很重视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力戒随读随弃之弊,创作文章,深知古人之关键;其论事,救首救尾,如常山之蛇。他认为,读书要用审读法,久(审)之乃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尽心于一两书,其余如破竹节,皆迎刃而解也。黄庭坚的自学能力很强,他的自学读书方法,与常人不同,他选择了独特的对照审读法。

  黄庭坚在第一次进士考试失败后,在相国寺得到一册宋祁(字子京)修撰的《唐史》 草稿本,回去后和正稿本一起仔细研读,悉心反复对比和琢磨。从此,他写策论文章的能力日益进步,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他因为看到宋祁修改字句,和原先的意思不同,黄庭坚通过草稿和正稿的对照自学,从而懂得了他写作的精妙构思和创作技巧。

  

快阁鸥盟

  中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泰和快阁是中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下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洗涤便桶

  史载: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元代郭守正把黄庭坚的孝顺行为,编入《二十四孝》,名曰:涤亲溺器。

  作为儿子,偶尔或短期为父母洗涤溺器,不足为奇。但作为身居从五品官爵的朝廷命官,能够在母亲生病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坚持为母亲洗涤溺器(刷洗便桶),确实是很不简单的。但这一孝顺母亲的行为,却遭受他人的问责:你如今已经是朝廷命官了,手底下还有那么多仆人,何必在自己刷便盆,有辱朝廷颜面。”黄庭坚摇头道:“孝敬父母是我的本分之事,无论我是否当官,我都心甘情愿为了母亲的舒服而去服侍于她,而这又怎会有辱朝廷颜面呢。”黄庭坚由此获得北宋大孝子的声誉。

  

教子八无

  黄庭坚40岁得子,寄予厚望,亲自教儿子读书练字。他在1094年8月,作《黄子家训书》(亦称《黄庭坚家训书》)给9岁的儿子黄相,内有“四无齐家”:无你我之辩,无多寡之嫌,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四无修身”:无思贪之欲,无横费之财,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八无为敦睦之本,黄氏敦睦继无穷。

  八无敦睦需读书,黄庭坚非常重视子侄的读书。他在《题胡逸老致虚庵》说: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他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他还说: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

  他在《答陈季常书》说:相已十岁,颇顽壮,稍知读书。在《元符三年弟黄叔达离蜀东归》说:相今正十七,诵书虽多,终未能决得古人味,近喜作古诗,他日或一长尔,未可量也。在《与七兄司理书》说:相虽淳良.......忠州人两儿皆勤读书……延在斋中,令共学,……冀年岁稍见功耳。

  黄庭坚途经永州,将家眷留在永州,托付给零陵县令李彦明,托好友枢密院编修、给事中邹柄(邹德久)辅导黄相读书,在《与德久贴》说:两小儿日相从,蒙益当不浅。感谢邹柄帮助他的子侄提高了学业水平。

  黄庭坚教子读书有方,以致陈师道有诗《赠黄氏子小德》:黄童三尺世无双,笔头滚滚悬秋江。不忧老子难为父,平生崛强今心降。我来喜共阿戎语,应敌纵横如急雨。生子还如孙仲谋,豚犬漫多何足数。黄家小儿名小德,眉如长林目如漆。只今数岁已动人,老人留眼看他日。笑君老蚌生明珠,自笑此物吾家无。君当置酒吾当贺,有儿传业更何须  。(备注:黄庭坚的儿子黄相,子小德)

  

坚强天成

  黄庭坚参加洪州乡试得了第一名,赶赴京城参加礼部进士考试。考完后孙升与乔希圣等数人等待公布录取名单,大家都在互相转告说黄庭坚得了第一名,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置办了酒席设宴庆贺他。

  有童仆从外面披着头发大叫着进入旅馆,举起了三根指头(有三个人中了),大家问他是哪三人中榜了,竟是孙升与同住在旅馆的其他两个人,黄庭坚不在其中。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中榜的人纷纷散去,有些还痛哭流泪,只有黄庭坚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孙升曾经对黄庭坚的岳父孙莘老(孙觉)说起这件事,都认为他性格十分坚强沉稳。

  后来黄庭坚的妻子死了,他写了《发愿文》,戒除一切嗜好欲望,不沾酒肉,就是被贬谪到黔州,也没有改变。孙升在归州的时候,看见黄庭坚容颜相貌更加光彩。被流放那么多年,有见到他的,都说他与做官时没有什么两样。当时议论的人怀疑黄庭坚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长期养成的,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

  

正骨千秋

  黄庭坚参与编修《神宗实录》,书成诏为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宋哲宗绍圣间,新党重新掌权后,便在《神宗实录》中摘出千余条内容,控告黄庭坚诬蔑宋神宗。双规、禁闭,诸多手段一齐上。但是,无论怎样威逼利诱,黄庭坚却始终不承认有诬蔑之辞,“凡有问,皆直辞以对”,不折腰、不惧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凛然正气,令士大夫莫不叹服。

  面对铁龙爪文字狱,黄庭坚不低头认罪,不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击比其他旧党人士更大,结局也更悲惨。他先贬涪州,后贬黔州,再贬戎州,后来还遭除名,被踢出了干部队伍,羁管宜州,最后病死于宜州南楼。

  在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岁月里,他与宰牛的案板相对焚香读书,用三文钱买的鸡毛笔为朋友写跋,把在城墙上淋雨当成平生快事,永远站着傲笑而不跪着哭泣,哪怕为此颠沛流离,困苦一生。

  

佛禅情结

  黄庭坚虔信佛教,喜好禅宗。他受到佛禅思想影响最大的内容是般若思想与禅宗的心性论。黄庭坚以禅宗黄龙派的参禅手段为禅修方法,打破疑情,体悟到心是幻法,勘破心念的虚幻,体会到心性本体(真如)清净、寂静的特质。他以般若思想为指导进行禅观实践,通过对自我身心的观照体会到"无我"的境界,对外境作梦幻观,企图达到般若思想毕竟空的境界。这些思想不但使黄庭坚铸就超脱的人生态度,对他在诗歌创作中形成"格韵高绝"的风格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名高尊师

  黄庭坚在自己声望很高时,依然尊重老师苏轼,尽管老师被贬海南。据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记载,  黄鲁直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长江以西的诸君子称“苏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

  

梅香真情

  黄庭坚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来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称花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每值春暖花开,他就终日坐卧花间,吟诵赏玩。曾于月夜见梅影映窗,疏影摇曳,悄然可爱,于是欣然提笔摹写。此后,他的梅花画技大进,将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墨梅画法的始祖。黄庭坚对仲仁画作称叹不已,夸他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观和苏轼留下的诗卷给黄庭坚观赏,并且画梅数枝及烟外远山相赠。苏、秦都是黄庭坚在京城的至交挚友,但两人均先他而逝。在长沙,黄庭坚遇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穷困潦倒的他们,正护送秦观灵柩北上。黄庭坚见到两位晚辈,竟握着他们的手失声痛哭,随即赠银二十两作办丧事之用。此时此地,又见亡友遗作,想起官路飘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汹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二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

  到达宜州后,黄庭坚作《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收藏化石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远古时代的动物明星——头足类”展览上,一块曾经由黄庭坚收藏的珍贵化石当之无愧成为“镇展之宝”。它是一块距今4.6亿年的“中华震旦角石”,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左侧保留了黄庭坚的真迹。长度达到19厘米、宽11.4厘米、高度2.5厘米,表面很光滑。左侧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诗: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并署名“庭坚”,下方还有章。该诗文是黄庭坚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黄庭坚在1080年,也就是被罢免国子监教授之后其前往江西太和县任知县期间所得。这块“中华震旦角石”并不算大,但由于刻有黄庭坚的诗文,它应该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人类所收藏的化石标本。


黄庭坚家族成员


  远古祖先:少昊、伯益、大廉、黄霸(西汉丞相)、黄香(东汉)、黄始(东汉)

  九世祖:黄保义(796—不详)

  八世祖:黄荣(也有族谱记为黄萦  )(829—925)

  七世祖:黄浩(855—不详)七世伯祖父:黄洪

  六世祖:黄玘(882—960);六世伯(叔)祖父:黄琛、黄璞、黄珍、黄琬;六世堂伯(叔)祖父:黄珌、黄瑕、黄瑶

  五世祖:黄赡(904-975);五世叔祖父:黄贻(906-957)、黄赋(908-948)

  高祖父:黄元吉(941-1011);伯高祖父:黄元绩(933-1003);堂伯(叔)高祖父:黄元泰、黄元迈、黄元思

  曾祖父:黄中理(963-1041年);叔曾祖父:黄中雅、黄中顺;堂伯(叔)曾祖父:黄中孚、黄中凂、黄中宴

  祖父:黄湜;伯祖父:黄沔、黄滋;叔祖父:黄淳、黄涣;堂叔祖父:黄灏、黄浃、黄注、黄渭、黄浚。

  父亲:黄庶;伯父:黄昭、黄襄;叔父:黄廉、黄羽、黄昉;堂伯(叔)父:黄育、黄尹、黄庠、黄雍、黄序、黄宽、黄向、黄康等;从伯(叔)父:黄廓、黄度、黄廙、黄齐、黄方、黄奇等

  兄弟:黄大临、黄叔献、黄叔达、黄苍舒、黄仲熊;堂兄弟:黄叔豹、黄叔夏、黄叔向、黄叔敖等

  儿子:黄相;侄子:黄朴、黄榎、黄槐、黄柞、黄梲、黄栕等;堂侄:黄楚、黄壄、黄霦、黄霖等

  孙子:黄黔、黄然、黄槱、黄照、黄炁、黄羔;侄孙:黄子行  、黄子耕(黄㽦)、黄子迈(黄荦)等

  曾孙:黄坡、黄塾、黄壄、黄堂、黄培、黄均、黄壑、黄垦、黄童、黄至、黄坦等

  玄孙:黄銔、黄鐀、黄锱、黄铢、黄镕、黄鈇、黄镐、黄鍹、黄镛、黄镀、黄镆、黄钽、黄銧、黄鉴、黄锏等

  来孙:黄国文、黄国辅、黄伯洪、黄伯源、黄元之、黄炎之、黄文端、黄文诏、黄裳、黄英、黄绵、黄雍时等

  南宋时期的著名族裔:黄畴若、黄度、黄震、黄中辅

  元朝时期的著名族裔:黄溍(黄庭坚亲叔黄昉的九世孙)

  明朝时期的著名族裔(一说后裔):黄子澄

  清朝著名的后裔:黄景仁,著名的族裔:黄宗羲

  民国著名的后裔:黄兴

  共和国著名的后裔:黄绮(学者、书法家)、黄君(书法家)、黄摩崖(作家)、黄德华(管理学者)


黄庭坚人物纪念


  

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位于修水县城南,为江西省十大名人纪念馆之一,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建成开馆。馆内有“九曲回廊”,廊长31.89米,宽2.76米,镶嵌黄庭坚书法碑刻29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修水县对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和维修,新馆占地面积45.29亩,主要建筑有濂山书院、黄庭坚书法碑廊、当代名人书黄庭坚诗词碑廊、景观桥、爱莲池、观景廓等。

  

黄庭坚故居

  黄庭坚故居,原有南宋景献太子赵询在1210年书写的“冲和堂”匾,又名冲和堂。为此,南宋文学家楼钥创作了《冲和堂记》,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赋诗《黄氏冲和堂》。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双井村,是黄庭坚出生、长大和归葬安息的地方,它的全称是江西双井黄庭坚故居。

  2019年,修水县人民政府按照宋朝建筑风格,在双井村重建了黄庭坚故居。新的黄庭坚故居,展示了黄庭坚的生活起居、读书习字、孝亲会友的情景,还有黄氏源流、黄庭坚父母妻室、黄庭坚年谱、家规家训、黄庭坚少年时期的传说故事。展现黄庭坚的人品及其成长过程和家庭背景,通过文字、图表、绘画、雕塑、影像等多种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一代文化名人的生活画面及其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与故事。

  黄庭坚故居,属于双井黄庭坚故里景区(国家级4A级旅游风景区)的一个重要部分。黄庭坚故里景区还有:山谷墓园(黄庭坚墓)、黄中理墓、黄叔敖墓、高峰书院(原黄氏私塾)、双井明月湾、双井钓鱼台、“双井”摩崖石刻(1986年8月被列为修水县文物保护单位)、双井堂、魁星楼、进士园、尚贤台、双井古街、山谷孝廉文化园等。

  

黄庭坚真墓

  黄庭坚墓,又名双井山谷墓,坐落在双井村西南,自宋以来多次对黄庭坚真墓进行了维缮。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进行了全面维缮,把黄庭坚墓扩展为山谷园(黄庭坚陵园),修复后的黄庭坚陵园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牌坊式门楼,进门为碑刻式屏风,中为黄庭坚自题小像,两侧为“看黄庭有味,笑白发无闲”对联。

  黄庭坚墓坐北朝南,封土高1.92米,直径2.76米。墓前有4柱3碑,中刻“宋谥黄文节公之墓”,两旁刻其传略。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好友张耒在1109-114年间有《读黄鲁直诗》悼念黄庭坚云:江南宿草一荒丘,试读遗编涕不收。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一尊华发江边客,万里黄茅岭外州。虎豹磨牙九关邃,重华可诉且南游。

  宋代王炎有《过涪翁墓二首》云:(一)水行双井陆沉沉,洗我胸中三斗尘。人物只今虽寂寞,溪山依旧自清新。  (二)千古诗中老斫轮,久埋玉树去修文。野人指点青山下,此是黄家鲁直坟。

  

浦江理和堂

  在金华市浦江县浦阳镇城东街柏树里,有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为“理和堂”,是1985年5月公布的。理和堂为三间两进,左右厢房五间组成。它是宋朝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祖居之地,是黄氏宗亲重大庆宴和聚会的场所。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风雨雨,还保留着三间一进,是浦江最古老的房屋。首进正厅三间于上世纪60年代倒塌,左右厢房及附房虽在,但也已经陈旧不堪。在2017年,浦江县政府对理和堂进行了很好地维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  。

  

彭水衣冠冢

  黄庭坚衣冠冢位于重庆市彭水县三连乡中井村,椭圆形封土长4.5米,宽2.85米,高1.3米。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正月,因前一年修史获罪,黄庭坚被贬为涪州(今涪陵)别驾,遣黔州(今彭水)安置。出开封,入夔门,在巴东弃舟登岸,经鄂西、黔江,沿中井河谷,农历四月底,黄庭坚抵达彭水,在此一住就是三年多。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九月,黄庭坚逝世,讣闻传到黔州,郁山市民无不悲痛,寻他在彭水时的旧衣物数件,用棺木收敛,在中井河北岸玉屏山麓建衣冠冢。彭水官民在县城插旗山下建“三贤祠”,将他与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唐朝太傅长孙无忌一起供奉。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冬月,郁山巡检许承之以砖封旧冢,重立石碑名“宋史官黄文节公之墓”。1983年3月,彭水自治县人民政府将冢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州山谷祠

  宜州人民为了纪念黄庭坚,在1105年10月,在南楼建起一间简陋的祠堂祭祀他。祠堂门上悬有张安国所书“豫章先生”四字匾。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宜州太守韩璧在城外建山谷祠,建造亭阁一座,名叫“清风阁”,阁内藏有山谷先生的书法手迹。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宜州知州张自明,在黄山谷所住的黎家旧址重建山谷祠,山谷祠后面,建有龙溪书院和亭阁一处,收藏黄山谷旧像,宝华亭旧匾以及黄山谷的字迹刻石。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在原址重修,在路口建牌坊一座,牌坊上横匾题名“黄山谷先生祠”。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庆远府署知府查礼,重修山谷祠,从此,每年六月十二日黄山谷先生诞辰之际,举行隆重祭祀仪式。祠联:忠孝振纲常,党籍编名,气节宛如东汉;文章垂宇宙,诗家衍派,门庭别启西江。

  清仁宗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广西巡抚谢启昆捐俸资助重修山谷祠,庆远府知府宋开衡主持这次修葺,在祠后重修了黄山谷先生衣冠墓一座。1985年秋,宜州市人民政府重建黄山谷祠,在1986年竣工,祠为古式建筑,重檐挑角,琉璃瓦面,祠内正中墙上立黄山谷自画像碑,并重修黄山谷衣冠墓。

   诗人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