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晏殊诗词作品集:
浣溪沙 中秋月 破阵子·春景 蝶恋花 浣溪沙 玉楼春·春恨 清平乐 采桑子 浣溪沙 浣溪沙 蝶恋花 清平乐 破阵子 无题 踏莎行 破阵子 诉衷情 渔家傲 破阵子 木兰花 山亭柳·赠歌者 浣溪沙 踏莎行 诉衷情 木兰花 踏莎行 喜迁莺 浣溪沙 鹊踏枝 少年游 踏莎行 撼庭秋 清平乐 采桑子 蝶恋花 踏莎行 更漏子 浣溪沙 蝶恋花 清平乐 浣溪沙 破阵子 渔家傲 木兰花 浣溪沙 送凌侍郎还宣州 木兰花 清平乐 浣溪沙 蝶恋花 诉衷情 木兰花 喜迁莺 凤衔杯 浣溪沙 连理枝 秋蕊香 谒金门 诉衷情 玉堂春 玉堂春 秋蕊香 拂霓裳 长生乐 渔家傲 诉衷情 相思儿令 菩萨蛮 渔家傲 渔家傲 诉衷情 木兰花 采桑子 采桑子 更漏子 蝶恋花 望汉月 睿恩新 菩萨蛮 瑞鹧鸪(咏红梅) 雨中花 渔家傲 渔家傲 木兰花 酒泉子 少年游 少年游 少年游 采桑子 红窗听 凤衔杯 点绛唇 浣溪沙 蝶恋花 诉衷情(寿) 蝶恋花 连理枝 燕归梁 燕归梁 临江仙 玉堂春 睿恩新 滴滴金 相思儿令 菩萨蛮 菩萨蛮 拂霓裳 拂霓裳 蝶恋花 长生乐 望仙门 望仙门 望仙门 瑞鹧鸪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殢人娇 殢人娇 殢人娇 胡捣练 诉衷情 诉衷情 诉衷情 迎春乐 木兰花 木兰花 木兰花 酒泉子 喜迁莺 喜迁莺 喜迁莺 采桑子(石竹) 采桑子 红窗听 凤衔杯 更漏子 更漏子 转运度支得青州资政黄素书韩吏部伯夷颂许昌 煮茶 赠会稽道士 元日词其四·御阁 元日词其三·内廷 辛春日词·东宫阁 辛春日词·东宫阁 辛春日词·东宫阁 社日戏题呈任副枢 上巳琼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上巳琼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上巳琼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奉和圣製元日 奉和圣製元日 奉和圣製上元夜 奉和圣製上元夜 奉和圣製立春日 奉和圣製立春日 次韵和致仕陈相公除夜 春阴 丙寅中秋咏月 中书即事 赠李阳孙 元日词其一·御阁 元日词其一·内廷 元日词其三·御阁 元日词其二·御阁 竹醉日 元日词其一·东宫阁 元日词其二·内廷 元日词其二·东宫阁 咏上竿伎 忆越州 忆越州 雪中 辛春日词·内廷 辛春日词·内廷 辛春日词·内廷 辛春日词·内廷 上元夕次韵答张谏议 鹿葱花 留题越州石氏山斋 金凤花 奉和御製中和节 奉和圣製新春 端午词·升王阁 端午词·升王阁 端午词·东宫阁 端午词·东宫阁 吊苏哥 次韵谢借观五老图 椿 白云庵 张太傅生日诗 元日词其四·内廷 辛春日词·御阁 辛春日词·御阁 辛春日词·御阁 辛春日词·御阁 西垣榴花 题太祖庙 题鞏县西门周襄王庙 送僧归护国寺 送铅山周尉 送瞿生还拜亲 送董信州 石榴 上元日诣昭应宫分献凝命殿以宪职不预班独归 上巳赐宴琼林与二府诸公游水心憩于西轩 上巳赐宴琼林与二府诸公游水心憩于西轩 闰九月九日 壬午岁元日雪 棋盘石 麻姑山 九日北郡登高见寄 禁苑 建茶 扈從观灯 和至日北园讌集 和枢密侍郎因看海棠忆禁苑此花最盛 和三兄除夜 寒食游王氏城东园林因寄王虞部 古瓦砚诗 奉和圣製社日 奉和圣製上巳日 奉和圣製冬至 端午作 次韵和王校勘中秋月 八日菊 安昌侯 紫竹花 正月十九日京邑上元收灯日 盂兰盆 迎春花 忆临川旧游 题东湖涵虚阁 九月八日游涡 九日宴集和徐通判韵 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 和王校勘中夏东园 寒食东城作 过华夫书屋 癸酉岁元日中书致斋感事 赋得秋雨 奉和真宗御製后苑杂花海棠 次韵和天章范待製上元從幸会灵观 次韵和史馆吕相公九日偶成 初秋宿直 崇因寺 正月十八夜 上元 金柅园 金灯花 金灯花 奉和圣製除夜 奉和圣製除夜 端午词·内廷 端午词·内廷 端午词·内廷 端午词·内廷 重阳夕内宿 列子有力命王充论衡有命禄极言必定之致览之 立春祀太乙 立春祀太乙 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 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 奉和圣製上元 奉和圣製上元 奉和圣製上元 端午词·御阁 端午词·御阁 端午词·御阁 端午词·御阁 端午词·御阁 端午词·御阁 端午词·御阁 端午词·御阁 次韵和司空相公闰秋重九中书对菊 次韵和参政陈给事寒食杜门感怀 次韵和参政陈给事寒食杜门感怀 寄远 巢父井 示张寺丞王校勘 丁卯上元灯夕 丁卯上元灯夕 海棠 海棠 海棠 海棠 元夕 清商怨 牡丹 雨中花 滴滴金 相思儿令 七夕 七夕 连理枝 中秋月 中秋月 凤衔杯 殢人娇 撼庭秋 撼庭秋 失调名 山亭柳 赠歌者 喜迁莺 木兰花/玉楼春 木兰花/玉楼春 木兰花/玉楼春 少年游 诉衷情 破阵子 玉楼春 玉楼春 玉楼春 玉楼春 踏莎行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渔家傲 渔家傲 蝶恋花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蝶恋花
最新收录:

暂未开通

晏殊
晏殊简介

全 名 晏殊

晏殊晏殊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晏殊的生平


  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晏殊晏殊的天赋才华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闻知,极力举荐进京。次年,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它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游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次年,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随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

  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晏殊晏殊的诗词成就


  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如柳永、张先等人作品中的那种羁旅愁苦,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决定的。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清人辑有【晏文献遗文】收入【宋四人集】中。


晏殊晏殊的官场时光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赵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朝为官50多年,但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时时萦绕于心,其诗作《崇因寺》(在今进贤县境内)、《金柅园》(在今抚州市一中校园内)、《麻姑山》等,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家乡人民对这位“宰相词人”,也是怀念和崇敬的,抚州市城区有一条街被命名为“同叔路”。此外还有“晏殊纪念亭”、“金柅园诗碑”、“二晏桥”(又名“二仙桥”)等。


晏殊晏殊的评价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晏殊晏殊的藏书故实


  景德初(1004)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奉养清俭,好贤,奖掖后进,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欧阳修皆出其门下。笃学工诗,凡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到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手校《世说新语》,为当时流传之善本。聚图书盈一室。子晏几道,著名文学家,字叔原。聚书亦多,每逢其家搬迁时,其妻厌恶之,说好像是乞儿子搬漆碗一样。

   宋朝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